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是真理还是谬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21
导读

当孩子不爱学习,不写作业时,家长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却不见效果之后,就只剩下“逼迫”两字了,这是孩子与父母都会感到痛苦的方法,那么,逼迫孩子真的能有效吗? 若孩子才只有一二年级,或许父母逼迫孩子,他…

前两天,在孩子的班级微信群里,一位家长和一位老师发生了点小摩擦,事情起因是家庭作业。我们暂且称为这个孩子为小A吧,小A的家庭作业没有写完,老师在群里@小A的家长,小A的家长抱怨道孩子昨晚写到11:30,光是一科作业就写到10:00,怪老师作业留得太多。老师则摆事实说作业留得不多,于是老师和家长就在群里吵吵起来了,两人都觉得委屈。

孩子放学回来跟我说,老师在班上调查了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有的孩子在学校就写完了(学校有晚托,大部分孩子都报了晚托班),有一部分孩子在八点钟之前完成(包括吃晚饭的时间),部分孩子要写到十点之后。

那么,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据我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边写边玩,同样的作业,别人用20分钟写完,有的孩子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在父母的训斥中完成。

二是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孩子,作业越多,当然,这不是老师故意惩罚这些孩子。比如,单元测验之后,老师会要求孩子把错题再做一遍,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作业自然就多了。

老师也曾说过如果家长觉得家庭作业多,做不完,可以私下里和他沟通。其实让孩子写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记住知识点,提高孩子的成绩,从这一点上来说,父母与老师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但是,现在的老师大多会采取催促孩子和提醒家长的方式,来达到让孩子写作业的目的,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现在提倡家校共育,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第二,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把孩子的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希望家长能教育孩子,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可如果家长也拿孩子没有办法,催着赶着不写作业,作业拖拖拉拉到很晚,一旦家长不够理智地看待孩子的作业问题,就会迁怒于老师,认为是老师的作业留得太多了。

不是小A妈妈不管孩子的学习,而是她真的无能为力,其实她也很痛苦,就像她说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呢?从她在群里留的信息来看,说的最多的就是“逼迫”,她希望能逼孩子一把,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去完成作业,希望孩子的成绩能提高上来。

迫孩子真的有用吗

当孩子不爱学习,不写作业时,家长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却不见效果之后,就只剩下“逼迫”两字了,这是孩子与父母都会感到痛苦的方法,那么,逼迫孩子真的能有效吗?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句董卿的名言: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我查找了一些资料,都没有找到董卿在什么场合下说的这句话,这应该是某些媒体人杜撰出来的,后来大家就利用了名人效应,以讹传讹了吧。

且不论这句话究竟出自谁之口,我们就来谈一谈逼迫孩子真的有用吗?有的人说有用,比如被钢琴大师傅聪誉为一百年才出的一个天才的朗朗,若不是当年父亲郎国任的逼迫,就不会成为著名的钢琴家。

父亲郎国任为朗朗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每天除了上学,还要练习5个小时的钢琴,7岁的朗朗每天早晨五点四十五起床,直到深夜才能睡去。朗朗10岁的时候,郎国任辞掉工作,带他到北京求学,然而在北京的钢琴老师却拒绝教朗朗弹琴,认为他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但郎国任并没有放弃,而是把朗朗逼得更紧了。

有一次,朗朗在学校的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因为排练节目回家晚了,耽误了2个小时的练琴时间,父亲不仅狠狠地批评了他,甚至还让他去死,是选择吃药还是跳楼。后来,朗朗在他的自传里写道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恨透了父亲。

父子这次激烈的冲突之后,朗朗放弃了钢琴,郎国任想尽了办法都没有改变朗朗的决定,最终还是在启蒙老师朱雅芬的劝解下才让朗朗重新弹琴。

由此可见,朗朗是被虎爸郎国任的逼迫下成为钢琴大师的说法并不准确,要知道父亲也曾差点断送了朗朗的前程,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郎国任的作用,是他的支持,才有了朗朗今天的成绩,但成绩的取得绝不是使蛮劲,把孩子逼得无路可退。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孩子因为不堪父母的逼迫,承受不住压力,走上不归路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在今年的5月底,即将高考的时候,在我们这里有一位准高考生因为不堪父母的压力,在距离高考还有十多天的时候,选择了跳楼自杀。

若孩子才只有一二年级,或许父母逼迫孩子,他还能迫于压力,顺从父母,但孩子到了青春期,他的反抗意识就会十分强烈,父母的逼迫,很容易让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千万别使用蛮劲逼迫孩子,这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啊!

学会给孩子正确施压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虽然我不提倡使用蛮劲逼迫孩子,但适当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还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给孩子正确施压呢?

我们在孩子擅长的方面施以一定的压力,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全才、全能。不得不承认,读书也是需要有天分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快,学知识很快,有的孩子接受能力慢一些,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才能把知识掌握牢固,也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拿起书本就打瞌睡,老师讲课像听天书。

对于那些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的孩子,如果我们要求孩子考第一,就是把孩子逼死,他也很难做到。朗朗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家,父亲的逼迫也不是完全使蛮力,朗朗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不到1岁时,他就能哼唱收音机里的旋律,2岁半时就能无师自通的弹出《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5岁的时候,参加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夺得了人生中的首个第一名。

如果我们知道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他只是因为懒惰、懈怠,才做得不够好,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他施加压力,给他制定一个稍微有些难度的目标,让他变得更好,当然,这并不是为难孩子,而是让孩子挑战自己,让他看到自己其实可以更强大。

优秀的人并不是一个全才,但只是将自己的优势一面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如果我们的孩子确实不擅长学习,也不要全盘否定他,他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认可,每个人都会有擅长的一面,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去评价孩子,接受孩子的平凡,即是放过了孩子,也是饶过了自己。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