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一岁左右就开始逐渐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例如吃饭、喝水、走路、跑步等简单的肢体行为,进入两岁后,随着大脑的快速发展,模仿能力也相应增强,由肢体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小动作。都说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就越聪明,动作模仿得越精细,智力发展的就越好。而恰巧,两岁到三岁之间,是孩子习惯养成和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候,为了孩子以后的成长,家长应该给孩子应该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孩子不小心模仿了不好的行为,那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及自理能力都是不好的。所以家长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时候的孩子就是父母小小的缩影。
有专家认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大脑越发达。孩子模仿的动作越复杂,智商越高。模仿能力,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模仿的过程中还能体现出孩子的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及手脚协作能力。模仿能力本质上是自我学习的一种表现,他们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到的,经过自己一系列的动作学习,最终到达成功模仿的目的。模仿能力强的孩子,情感表达也是非常细腻的,他可以学着大人哭,学着大人笑,在模仿的过程中,大脑也会紧随其后,感受到快乐与悲伤,从而宝宝自己的感情表达也会变得更加细腻。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也会获得快乐与满足感,并且增加了幽默感,在现在复杂的社会中,幽默感有利于与其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那么,面对孩子这么强的模仿能力,大人也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会孩子什么是帮助,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善良。
很多年前,中央电视一频道曾经播出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妈妈端洗脚水,这个动作被她的孩子看见了,孩子也打了一盆洗脚水,给这位母亲端去洗脚。良好的习惯养成和素质培养是应该从小培养起来的,一点一滴积累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这世上最好的教科书。
那么如果孩子模仿了不正确的的行为,我们也要及时纠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讲究方法技巧,可以先尝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庭中要禁止不好的习惯再次发生,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以后不要再做。给孩子有目的的购买一些绘本,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让孩子明白你要传达的意思。而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或者绘本的时候要注意,如果里面有演示不正确行为的绘本或者动画片,不要给孩子看,孩子年龄较小,不能及时分辨出绘本或动画片要表达的意思。
宝宝在这个什么都好奇的年纪,模仿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习惯和语言,让他在快乐里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