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歼20开始服役到今天,歼20的产量也不过四五十架左右,这么少的生产数量不得不让人想说歼20的生产效率似乎太低了一点。但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早前的歼20发动机不能自产,从而无法提高飞机的产量。但好在这种情况终于熬到了尽头,就在前不久就有网友拍到了装备了国产发动机的歼20量产型正在进行试飞。
其实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型发动机和我们自产的发动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装备不同发动机的飞机并不能简单的进行发动机互换,在三代机上都需要进行不小的改造才能装入另外一款发动机,对于歼20这种极其注重外形的4代机来说更是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生产才能兼容另外的发动机。比如最近被网友拍到的换装国产发动机型号的歼20外形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对比过去装备俄发的歼20新歼20的两个尾椎有了明显的修型处理,这使得两个尾椎变得更加细小尖锐,有可能是在未未来的矢量发动机的偏转喷口让出空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装备俄罗斯发动机的歼20并不能生产太多,毕竟俄罗斯发动机的推力有限,如果生产太多未来又不能换发那现在生产的歼20不就成了半残。所以20大规模生产的事宜就被拖到了现在,但好在最近适配歼20的WS10C型发动机终于出来露面了,这意味着歼20战斗机终于有了堪用的国产发动机再也不用拿着进口发动机将就了。同时因为没有了换装发动机的后顾之忧,现有的歼20生产线也可以解开限制开始大规模的扩产了。当然除了能扩大产量之外国产发动机的入役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歼20的性能,由于这款发动机是WS10型发动机的增推版本,最大推力达到了14吨以上比歼20过去使用的AL31F的推力搞出了一吨左右,能小幅度的增加歼20的机动能力,让国产发动机版本的歼20在空战中更容易占据优势。
从最新换装新发动机的歼20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款飞机上面并没有试验机的工程编号,这说明这是一架量产机。既然国产发动机已经进入了量产,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歼20的又一条生产线已经投入了运作,如果将前面一条负责生产AL31F型发动机的歼20生产线转变过来,两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我们将能看到歼20以每年48架的数量装备部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