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似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他武艺高强,性格稳重,最重要的是他对刘备忠心耿耿。赵云在演义中的表现十分出色,不仅与多名大将单挑过,还曾经多次杀入敌军阵营中以一当百,身先士卒。整部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这样一位盖世英雄。
但是大家都知道赵云并不是一开始便跟着刘备打天下的,他原本是公孙瓒的手下,后来投靠了刘备,成为刘备的忠实将领。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赵云这样的人才,在那样一个乱世之秋,可以说是各家诸侯争夺的抢手人才,连刘备都一心想要收编他,为何公孙瓒舍得将赵云让出来呢?
其实,赵云投靠刘备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与曹操手下的很多降将不同。曹操率兵将某一方诸侯打败后,战败者手下的将领如果有才华就会被曹操收编,比如说张辽,原本是吕布的手下,吕布死于白门楼之后,张辽便跟随了曹操,过程比较简单。
赵云则与张辽等人不同,演义中赵云的出场非常精彩,当时他力战大将文丑,将危在旦夕的公孙瓒救下。但是公孙瓒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自身武功也不弱,能跟吕布、文丑这样的一流大将过招,虽然都败了,但足见他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些自信的。所以即便是赵云救过他的性命,在公孙瓒心目中赵云也不过是一员武将而已。赵云本身为人低调,虽然本领高超,但是却不善于营销自己,再加上当时的赵云还很年轻,除了刘备这样极度缺乏人才又能会慧眼识珠能看出他的价值外,其他人很难重视他。
刘备早年起家并没有自己的地盘,总是在依附别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之时,张飞大骂吕布是“三姓家奴”,真要算起来,刘备可都不只是三姓家奴了,他投靠过曹操、吕布、陶谦等诸多诸侯,当然也包括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也就是在投靠公孙瓒这段时间,刘备结识了赵云,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刘备认识到赵云是个人才。刘备也知道自己如果想打天下,必须要将赵云这样的人才招揽过来。赵云与刘备志趣相投,很快两人便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刘备投奔到公孙瓒这里自然要为他效力,在一次外出抗敌的过程中,刘备向公孙瓒借了赵云来帮助自己。所以公孙瓒根本就没有将赵云送给刘备,仅仅是借给他效命而已。
那么,刘备为何就能轻易将公孙瓒借过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了,刘备与公孙瓒都曾经在卢植那里读书,所以二人是一早便熟悉的老同学,这也是刘备落魄之际为何要去投奔公孙瓒的原因。正是因为有着这层关系,公孙瓒对刘备很是厚待,刘备要外出打仗,前来借赵云,公孙瓒自然会同意。
在与刘备的相处过程中,赵云渐渐发现无论是刘备的眼光还是能力都强于公孙瓒,且刘备还有礼贤下士的作风,这些都让赵云动容,此时的赵云便动了易主的心思。但是一向以忠义为准则的赵云碍于公孙瓒,所以没有立即投靠刘备。
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了,赵云趁此机会向公孙瓒告假想要回到故乡去,公孙瓒答应了。但是赵云这一去时间很长,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孙瓒与屡次袁绍作对,为了争夺冀州进行了龙凑之战,公孙瓒大败。这场大战之后公孙瓒不敢在与袁绍针锋相对,但也逐渐失去了部下们的信任。袁绍发动大军攻打公孙瓒所在的易京,结果公孙瓒兵败自杀。也就是说此时从老家回来的赵云再也没有效忠的人了。公孙瓒再也不是他投靠刘备的绊脚石了,赵云便转头真正地投靠了刘备。
很多人都认为公孙瓒实在是没有识人之明,竟然将赵云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给了刘备,而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事实是,公孙瓒仅仅将赵云借给了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刘备去打仗。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公孙瓒也死了,无处可去的赵云只好投靠赏识自己的刘备。也正是因为投靠了刘备,赵云才有了绽放自己光彩的战场,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乃到后来的七擒孟获、天水之战,赵云都有精彩的表现。他还常常充当刘备的保镖,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中,能得此人才,刘备可以说是幸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