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隐喻_吃多吃少到底谁说了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62
导读

所以,吃不仅仅在于果腹,吃更是一种吸纳与满足,常常隐喻着某种心理上的需要。 “吃”,这一原始本能,在物质丰饶的今天,变成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 食物因点多了而被剩下来,这就象征着是自己吃饱…

吃是为了身体还是灵魂

心理学界的老鼻祖弗洛伊德最为经典的泛性论指出:

性本能及其能量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而维持和延续我们人类性本能的最为基础的行为,那就是“吃”了。

所有的生命从萌发之初就必须汲取营养,借用记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里最常说的那句解说词——“为了生命的绽放,拼劲全力。”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为了吃而拼劲了全力。这是强大的生存本能的力量,是对抗死亡焦虑的最为原始的行为。

所以,吃不仅仅在于果腹,吃更是一种吸纳与满足,常常隐喻着某种心理上的需要。

1、控制与自由

过去的人常说:“孩子的身体不会说谎”,吃多吃少他们的肚子都知道。

然而,很显然现在的大人已经不这么认为了。于是,经常会有追着孩子喂,想方设法逼着孩子“再吃一口”的。有的孩子在大人的强迫下吃了,结果消化不良,肠胃自我调节的功能被打乱;有的孩子每次多一口,慢慢地变成了“大胃王”;有的孩子则逐渐地对吃产生了抗拒,挑食厌食。

“吃”,这一原始本能,在物质丰饶的今天,变成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

还记得年初曾经热传的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包宝宝》吗?全片所有的关系都与吃有关。

从男主人三口两口匆匆吃完包子上班,可以看出男人控制着疏离的夫妻关系;从小包子欢快的品味各种美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包子对妈妈的依恋;

从长大后的包子拒绝妈妈精心准备的一桌美味,可以看到孩子成长中的自主性,以及妈妈在亲子关系中失去控制感的失落;

最终,在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妈妈情急之下将小包子一口吞下……

隐喻了心理学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母爱是具有吞噬性的。”

吃多吃少,选择吃什么,更像是一场关于掌控权的宣言。

2、需要与满足

吃,象征着吸纳。当小婴儿最初感知到饥饿、疼痛、不适的时候,它用啼哭来表达焦虑与不安,渴望得到温暖与安全的抚慰。这个时候,妈妈温柔的拥抱,并且通过乳汁为它带来了满足、平静与舒适。

这就是我们最初与“吃”所建立的链接——内心的富足感、安全感,以及无限的温暖。

有些人会很疑惑,为什么明明吃不下很多,但每次吃饭或是叫外卖的时候,都要点很多呢?

其实这不是肠胃的需要,而是内心匮乏感的指引,这个无形的饥饿感在提醒着:“不够,不够,还需要再多一点”。于是,点餐的手就会鬼使神差般的点上一大堆。

食物因点多了而被剩下来,这就象征着是自己吃饱了,而不是食物不够了,内心的满足感便会油然而生。

还有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关于饥饿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指出:

“ 根据生物学的解释,当人体缺乏食物供给的时候,胃部就会分泌一种名为‘ghrelin’的激素,它能够作用于大脑正中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与动机和奖励相关,因此能促使人寻找食物,来满足身体的卡路里需求。

而这个机制产生了溢出效应,让人对食物以外的其他东西也充满渴望。欲望一旦被勾起,就会超出它最初的界限,无论是食物还是其他,无论是不是需要付钱。”

这就是为什么饥饿能唤起无限的购物欲的原因。

所以,很多的大型超市会有特意安排现场烹饪的试吃柜台,大型的购物商场会在玲琅满目的购物区间,混搭着各种美食料理店面。

当美食的气息幽幽地催化出潜伏在体内的食欲时,每个人的购物欲望也在不经意之间被唤起。

有时候,买多买少,点多点少,还真的不是意志能够说了算的。

3、压力与快乐

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美食当前,诸事靠边!

人的肠道又被称为“第二大脑”,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我们人体与快乐情绪相关的血清素, 90%都产生在肠道。

血清素的合成,是以鱼和鸡蛋、乳制品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色氨酸”为原料、在维生素类的辅助下完成的,如果体内血清素降低,就容易生气或产生抑郁的情绪。

所以,从生理上说,当我们感受到压力,偶尔心情萎靡之时,来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盛宴,既是对感官最为美好的刺激,也是对情绪最大的慰藉。

此时的吃多吃少,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为了让我们重拾快乐,燃起希望!

作者简介:

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公众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嗨,你还在看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