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观了在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举办“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
本次展览的主体是穆夏在世纪之交居住巴黎的十余年间所创作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览展出包括穆夏海报、装饰板、书籍插画、油画、摄影以及新艺术风格的家具、服饰、珠宝、玻璃及陶瓷制品在内的总计244件珍贵展品。
包括为法国著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创作的一系列戏剧海报,《吉斯蒙达》《茶花女》《美狄亚》等;
杂志年历等穆夏最经典的商品海报《JOB香烟广告》《尚普努瓦年历》《羽毛》
以“自然”为主题的装饰板精品,如《四朵花》《一日时序》《宝石》等系列作品。
同时,此次参展的还有穆夏出版的被誉为“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教科书”的两本画集——《装饰资料画集》和《装饰人物画集》,以及真实记录穆夏工作环境与氛围的大量银盐照片,和表达他作为一名基督徒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信仰的插图版《主祷文》。
阿尔丰斯·穆夏(Alfons Mucha,1860年-1939年)是出生于捷克的伟大画家,他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既保留了斯拉夫传统艺术的元素,又创造出全新的绘画语言,他独特的装饰主义风格,在海报招贴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被人誉为“穆夏风格”(Mucha-Stil),也是一位将美学普及化的工艺美术大师,毕生以推动“艺术生活化”为己任。
1873年(13岁)穆夏上中学时,参观了布尔诺圣彼德和圣保罗大教堂内精美的壁画之后便励志成为一名画家。
1877年高中都没毕业的穆夏,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坚持自学绘画,17岁的他报考布拉格美术学院的时候,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似乎主流艺术圈的大门到此就对他关闭了,而捷克人穆夏却没有自己民族的祖国——他的家乡当时被奥匈帝国统治,所以他先去了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19岁的穆夏在维也纳的一家剧院找了份装饰舞美的工作,就此接触了装饰艺术。通俗点说,他成了一个舞台美工。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那就是进行自我提升和充电的机会多。穆夏在这段时间流连于艺术夜校、画廊和展览。只不过好景不长,2年后他工作的剧院突发火灾,他也就丢了这份大城市的工作,只能回到捷克另谋生计。
1885年(25岁)他到慕尼黑美术学院注2进行深造,在那里他得到了正式的美术训练。
1887年(27岁)毕业,前往巴黎继续学习,后因为没有经济资助,穆夏不得不停止了学业,并开始大量地绘制插图来维持生计。
巴黎正巧有一个叫夏洛特夫人餐厅的小餐馆,允许穷苦的画家们赊账吃饭,拿画作抵饭钱。靠着此等福利,这家餐馆成了巴黎的一个小型艺术中心,穆夏就在这里结识了他的好友,著名画家高更。
穆夏这段时间在巴黎,生计所迫什么活都接,比如给出版物画插画,教授美术课程,为剧院杂志画插图。慢慢地他也攒了点名气,但是就像现在很多自媒体人在苦苦等待他们的第一篇爆文一样,他距离一名成功的插画师还差一幅爆款。
1894年(35岁)圣诞节,穆夏接到了一份紧迫的任务——为巴黎当红的话剧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即将在一周后上演的话剧《吉斯蒙达》绘制海报。要不是其他插画家都在度假,为当红明星画海报的任务恐怕落不到穆夏的头上。整体上巨大的震撼力和细节上的丰富,让这幅海报风靡巴黎大街小巷。伯恩哈特对此也十分满意,与穆夏签订了六年的合同。随后,穆夏为她的剧作,如《茶花女》、《美狄亚》等绘制了很多类似风格的海报。
在这个时期,穆夏已经出名了,但如果他的一生就此终结,那么,在艺术史上他仅仅是一个风格独特的插画艺术家,距离主流认定的“大师”还差点意思
1899年,穆夏受奥匈帝国政府的委托,为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设计波黑馆,1901年(41岁)穆夏由此获得荣誉骑士勋章。
1909年(49岁),他设计了最后一张大尺寸的“新艺术”风格海报。
1917年(57岁),捷克取得了独立,穆夏立刻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从事设计和绘画创作,义务为祖国设计了第一套邮票、第一套纸币以及白狮子国徽等。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为祖国设计了一系列反映斯拉夫民族的壁画。
1928年(68岁),完成《斯拉夫史诗》组画。
1939年,德国纳粹占领捷克后穆夏是第一个被盖世太保逮捕的捷克艺术家,之后释放不久,他便因肺炎不治而离世,享年79岁。
这就是从无名画工到历史画巨匠——穆夏传奇的一生,作为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领军人物,他被《纽约每日新闻报》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装饰艺术家”。
穆夏的艺术创作涉猎广泛,包括绘画、海报、插图和广告,并渗透进珠宝首饰和室内设计等众多领域,作品既充满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历经时代变迁,仍旧散发出令无数人为之着迷的无尽魅力与永恒生命力。
穆夏可以说是插画届的鼻祖,“穆夏风格”对后世的插画艺术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穆夏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波西米亚风格和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并且围绕着女性主题进行创作,他画的那些美艳的女性形象和精致的植物描绘,成为那个时代的海报风尚。
在其海报的创作过程中,他的艺术风格呈现了三大特点:擅长运用有机的线条,抒发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力;喜爱单线勾边色彩平涂,强调色彩的调和,构图注重穿插凸显节奏和空间;善于华丽的装饰语言,以女性形象作为画面主题,将女性曼妙的身姿与商品广告结合起来,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追捧,使得穆夏成为了法国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上的旗手。
穆夏的作品借鉴了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他将灵活多样的线条表达发挥到了一种极致,他认为人的视觉审美倾向是曲线而非直线,因此无论是他的书籍装帧、插画、海报或者其他装饰画里面,总能看到大量曲线的运用,他画面中的事物很多都是从自然元素中获取灵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线条模拟出自然界有机生物的曲线形态,赋予笔下的事物以勃勃生机。对自然植物这种神奇、柔美的曲线情趣的追求,成为那个时代艺术家们崇尚的风格和主题。穆夏对曲线的充分运用,使得其画作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和流畅感,在他笔下的女性具有独特的曲线美感。
1、有机的曲线 蕴含着活力
《绮思》画面中女性恬静地注视着前方,背后曲线式的花环字体框住了女性,曲线的植物陪衬着女性的柔美。在穆夏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植物花藤作为装饰背景,人物背后是花卉装饰纹样组成的几何圆环结构,再用曲线形态的植物藤蔓缠绕在圆环内外,从而达到构图上的饱满和视觉上的张力效果。穆夏对于曲线的运用不仅仅是将它作为背景的装饰手段,还将其贯彻到主体女性人物上。画中女性的服饰带有明显的波西米亚民族风情,其衣服的的装饰图案和衣褶的表达也被曲线化。
《诗歌》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夸张,将曲线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的头发达到了吸引人注目的效果,以迎合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穆夏在对人物体态的掌控上,运用了大量多变的曲线,喜欢用圆形和椭圆形的背景装饰,他还将女性身体的腰身部分进行适当的拉长,这让人物身体的动态趋势更呈曲线状,且常出现洛可可风格的S型或者C型形态,这种对曲线的贯彻运用,为画面带来了一种韵律和流动之感,这些特点赋予穆夏风格的女性以慵懒高贵的气质。
2、单线的平涂 交错出节奏
色彩是商业插画艺术中最为独特的表现语言,它被用来烘托整个艺术作品的气息,也为画面带来了绚丽的视觉冲击。
穆夏对当时最先进的彩色石版印刷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画面中,经常交替使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等手法,特别强调色彩的调和,运用单线平涂的手法产生画面独特的和谐美感,而且作品多以单线勾边为主,强化了平面感,达到很强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便于批量海报的印刷。
如图穆夏绘制的第一套装饰组画《四季》系列,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幅画中以一个颜色为基调,从前景的花卉到装饰背景的色彩,采用了单线平涂的手法和彩色石版印刷的技术相结合,反复上色涂抹,以便自然地过度颜色的深浅,达到一种画面的节奏感和调和感。
这一系列组画使用长方形的条幅,能够完整地展现青春女性的姣好身材,加上用单线勾勒的各种花卉和植物的纹样,以及在繁花锦簇下,时而优雅,时而妩媚的女性形象,结合轻快透明的色彩、动感的构图以及装饰化的视觉元素,使得四幅画面色彩显得尤为和谐统一,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画面中主体是四位衣着飘逸的优雅女性,她们象征着四种季节,其颜色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从侧面表达出人物与季节之间的关联。
《春》这幅画面中,运用了淡雅的果绿和明朗的褐色,画面中体现出春季充满希望活力的特点;
《夏》这张画中,将女性的头部饰满红花,蕴含了夏季充满激情、开放的季节特点,背景天空运用了蓝色,人物和背景形成了画面的冷暖对比,正是利用冷暖的色相差别加强了色彩的对照,使画面饱满具有纵深感;
《秋》,一个美丽的长发飘逸的女子依靠在岩石上,藤蔓缠绕着背后的树枝,整个画面和黄土的颜色相近,给人可靠朴实的感觉;
《冬》,画面中穿着冷绿色调衣服的女性以及干枯的树枝上堆积的冰雪和背景淡淡的暖红色形成了鲜明的补色调和效果。
3、华丽的装饰 女性为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在艺术家的笔下被视为美的化身,而在这里曼妙的女性形象一直被穆夏所钟爱。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经济的大力发展,海报成为主要的广告方式。在新时代呼唤新的艺术形式,这些精美夺目、纷繁富丽的商业性海报立即成为巴黎街头的新时尚,预示着一场审美趣味的转变。
1894年的圣诞节前夕,著名女星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1844~1923)找到了穆夏,请他为其即将上演的歌舞剧《吉斯蒙达》(Gismonda)设计海报。
《吉斯蒙达》在长度为两米多的海报里,穆夏将伯恩哈特塑造成一名希腊女神形象,仪态庄严、高贵典雅,在背景及人物服饰设计上借鉴了拜占庭风格的镶嵌效果注4。当穆夏的这组海报出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时,其效果出人意料,得到一片赞美之声,一夜之间,穆夏声名四起。
画面中的莎拉·伯恩哈特身着拜占庭风格的花鸟纹饰镶金及地长袍,头戴粉红色花冠,手执棕榈叶伫立于海报中间,眼睛望向棕榈叶,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莎拉在舞台剧中的地位。画面下方,一个小小的人头从莎拉脚下钻出,伏在文字组成的栏杆上,诡异而痛苦的表情暗示着歌舞剧的故事张力。画面中大量使用的花卉不仅将莎拉变成唯美的花仙子,亦为后期“穆夏风格”奠定了基础。
《美狄亚》
《情人》
《托斯卡》
《茶花女》
《JOB香烟广告》穆夏针对不同的海报设计,运用不同气质的女性进行粉饰,透过一系列女性主题的海报,穆夏展现了强烈的装饰风格和新艺术的特点,这些作品是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典范。穆夏擅长运用最新的摄影手段,定格女性性感躯体的动感形象,其笔下的女性具有优美性感的姿态,用有机多变的线条传递出他对女性美的追求和理解,其女性艺术创作是对古典主义女性人体典雅、美丽和性感的完美诠释。
《饼干》
《羽毛》杂志年历设计又名《黄道十二宫图》,是穆夏最为著名的商业插画之一。画中的女子有着“通心粉”式的金色卷发,头戴拜占庭式的头饰和珠宝,身负黄道十二宫符号,被许多精致的叶形装饰所包围。这幅画涵盖了占星术最基本的要素:画面中黄道十二宫首尾相连,又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并对应相应的图形和记号。左下角以向日葵衬托太阳寓意为昼,右下角是丝柏衬托月亮则为夜,女子头饰上所悬垂的五颗钻石则代表着五大行星。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十周年纪念》
穆夏最擅长创作女人,灵活多变的线条绘制出女子甜美、优雅动人的体态,配以葳蕤盛开的花朵,构成柔美梦幻的穆夏世界。穆夏的作品包含西方美学的大气又调和了东方美学的优雅,将拜占庭风格的色彩和几何装饰效果与巴洛克艺术完美结合。《四朵花》 玫瑰 鸢尾花 百合花 康乃馨
有人说商业绘画缺乏艺术感,仅仅只是装饰,不足以迈进艺术的大门,但穆夏的作品却将商业插画推向极致,直至现在,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力依旧持续着。《宝石系列年画》 黄玉 红宝石 翡翠 紫水晶
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穆夏还是一位摄影师,他利用摄影技术来辅助他的创作。他让模特摆出他所需要的姿势,以照片为基础,在画面上对服饰和头饰进行加工,经过特别的构图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纹的装饰,完成他的创作。《报春花》
《羽毛》
穆夏习惯用富有韵律的线条与美女、花草的理想美的艺术手法,表达他对于美的认知。《水果》
《花卉》
《常春藤》
为了描绘更加自然的味道,穆夏会精心挑选一些造型感出众的花卉植物放在工作室中,除了能为他带来源源不断地创作题材之外,当然还是通过嗅觉来加深美的通感,将之融入到富有生机的色彩中,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仿佛也置身于自然包裹的香薰世界。
照片为穆夏的手稿
这里还有一些 珠宝 首饰等的展览展出
晚年间,他创作完成二十幅《斯拉夫史诗》组画。这即是穆夏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也是他作为爱国主义的艺术家,一生所追求的不忘初心。
曾经大家眼里的穆夏是被商品物欲和世俗娱乐所包裹着的,以唯美的女性形象和复杂的花草纹饰,加以通透明快的色调,构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穆夏风格”。在解读《斯拉夫史诗》组画的同时,另一个穆夏出现在大众面前,他超脱了商品社会的束缚,转而重新审视未来的艺术人生,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创作空间,来描绘心中那个伟大坚强的斯拉夫民族。
在《斯拉夫人的典范》中,画面的中心被阳光照亮的是一位张开双臂的青年男子,代表了希望与重生,来迎接这个崭新崛起的独立共和国的诞生。在画面中,我们不但看到了斯拉夫人民曾经经历的苦难与战火,也看到了斯拉夫人为追求幸福自由生活而付出的努力。穆夏通过不同的色调与光影变化描绘出几个世纪的斯拉夫民族的变迁,辉宏大气,却又娓娓道来。
今天我看了这么多作品,真的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穆夏风格”,正如无法一眼看懂他画中的各种构思,无论是借鉴还是原创,每副作品都蕴含了独特的艺术理念,此次展览我也是获益颇丰,希望以后有机会去捷克布拉克 穆夏博物馆再次去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