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全都是套路!天猫双11成交额破2千亿的背后_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24
导读

意外所得账户是如何被运用在双11活动中的呢? 情感维系账户也利用了人们“对自己节省,对爱的人大方”的心理,有些人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费太多金钱,但却舍得花在家人的身上。 这是双11活动运用…

天猫双11自2009年由阿里现任CEO张勇发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10个年头。

从最初的只有27个品牌参与,成交额仅0.5亿。到今天的全民“狂欢”,成交额高达2135亿,(数据截止至撰稿完成,该数据已破去年纪录)。

淘宝也从一个电商平台,转变成了一个促进人类沟通的桥梁。

因为那些许久没和你聊天的好友,终于在双11来临之际,给你发来了信息:

亲,麻烦帮我盖个楼。

如果没猜错,那些喊你帮盖楼的朋友下一次给你发信息,应该就是春节集五福的时候吧。

你知道人生最悲哀的事是什么吗?

不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而是明知那是“套路”,还心甘情愿往里钻……

虽然越来越复杂的优惠方式受到很多的吐槽和反感,但自古套路得人心,“真香定律”永存人间。

下面让我们看看,双11到底用了哪些“套路”,使得我们嘴上说着不买,手指却很诚实地清空了购物车。

01

套路一: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类型账户,同一份钱进不到不同的账户,就会按不同消费方式来花费。

心理账户一般划分为意外所得账户、情感维系账户和零钱账户。

1. 意外所得账户

举个例子,比如在赌博活动中

(大赌伤身,建议大家不要参与赌博活动)

,我们赢了钱之后会把本金揣在兜里。

那么此时放在台面上的钱在你的心理账户上就属于意外所得,这就会使得你认为这钱不是自己的,可以任意挥霍,最终下起注来便会大手大脚。

意外所得账户是如何被运用在双11活动中的呢?

前期的盖楼活动瓜分数亿奖金,以及打开App点开广告的小额红包,甚至是很多店铺给出的5元无门槛优惠,都会给消费者一种这是笔意外所得的“错觉”。

愿者上钩,为了能把这些红包花掉,你便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双11活动中来,从此踏上“不归路”的第一步。

2. 零钱账户

化整为零

,将原先价格昂贵的商品给予分期付款的政策,刺激消费者购买。

举个例子,目前正火的iPhone 11在电商平台最低售价为5499。而根据薪酬网调查数据显示,深圳的人均月工资为8995.44元。

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深圳即便月工资达到人均水平,但除去日常开销,如果想要买一台iPhone 11也将花掉他一个月的收入。

因此,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价格不低的商品,电商平台都会在这类商品页面上注明:白条12期免息0首付。

5499÷12=458.25,每个月只需支付不到500块,用自己的零花钱就能承担起这笔费用。

所以5499元的一台手机贵吗?买它!

3. 情感维系账户

淘宝将光棍节过成了购物节,而情侣则将除了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过成了情人节,情侣总能在各种节日里花式虐狗。

为了能与对象更好维系情感,给对方发朋友圈提供素材,在双11这天给对方挑选礼物或者帮清空购物车是再甜蜜不过了。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商家瞄准这一需求,推出类似“臻爱礼盒”这样的商品刺激消费者:买最贵的礼物,送给最爱的TA。

情感维系账户也利用了人们“对自己节省,对爱的人大方”的心理,有些人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费太多金钱,但却舍得花在家人的身上。

有学者整理出了不同群体的情感账户如下:

最能让男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面子

最能让女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美丽

最能让父母为孩子花钱的心理账户是:成绩

最能让孩子为父母花钱的心理账户是:孝心

最能让中年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健康

最能让老板花钱的心理账户是:投资

(以上仅供参考,请勿对号入座)

02

套路二: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做定量估测时,会将近期看到某些特定数值做起始值。

这是双11活动运用得最广且最被人们所诟病的做法,先将商品价格抬高,双11当天再通过各种名义降价,给消费者一种商品很优惠的感觉。

这是电商从广义上运用的锚定效应,从狭义的单个商品上,他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个效应呢?

举个例子:iPhone11根据内存的不同有三个定价,但这三个价格以及存在的区别会被放在同一个页面进行比较。

如上图所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第一反应是购买价格最低的5499元64GB。

但当他看到旁边的128G卖5999元,多花500元就可以买到内存更大的手机,避免手机内存不够的尴尬。最终大概率会选择购买5999元的那一款。

03

套路三:比率偏见

比率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

也就是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这个原理运用在促销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就是:

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简而言之,就是采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一项促销活动。

双11活动中,淘宝就非常喜欢用各种满减劵作为优惠,比如满200减20,满400减50。

这种优惠活动换成比率的方式表达,那就分别是满200打9折,满400打8.75折。

这两种表达方式,哪一种更直观更符合消费心理呢?无疑是第一种。

比率偏见原理的另一个运用是:

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那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这种方式在电商平台中被运用得最广的组合套装。

以下图为例,或许消费者最初只想买一瓶洗衣液,但看到汰渍99.8元的组合套装,买两瓶3Kg的洗衣液,还可额外获得价值199元大礼包,相当于买2送6。

原先只打算买一瓶洗衣液的你,最终美滋滋地把套装组合带回了家。

10年时间,天猫双11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如此巨大之成功,甚至能与国外的“黑色星期五”相匹敌。

除了上述的三个“套路”,从罗伯特·西奥尼迪所著的《影响力》一书来看,双11符合了6大消费心理。

1. 互惠

虽然“套路”满满,但确实是平台、商家、消费者、快递业等多方受惠的促销活动。

2. 稀缺

年度最大优惠力度,错过今天,就要再等一年。这样的稀缺性,让很多人都忍不住要在双11当天购物。

3. 从众

双11开始前半个月就开始铺天盖地的营销活动,以及生活、工作、朋友圈里大家热火聊天的讨论。

耳濡目染,双11当天你不象征性地买些东西,就感觉对不起自己。

4. 权威

淘宝平台以及双11这10年累积下来的影响力。

5. 承诺一致

各项优惠活动的承诺兑现,以及商家的双11保价承诺,都为消费者注入强心剂。

6. 喜好

天猫平台会请当红明星为某个购物季代言宣传,花重金筹备双11晚会,以及前期的网红直播,都是为了带动年轻人为自己喜好的明星消费。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希望大家因为营销“套路”而对电商平台和商家产生偏见,而是呼吁大家理性克制。

希望当你决定买某样东西时,仅仅只是因为你需要,而不是因为它便宜。

最后,分享截止目前今年双11所创造的几个数据:

1分36秒成交额破100亿

12分39秒成交额破500亿

1小时3分59秒成交额破1000亿

2小时,138个品牌跻身亿元俱乐部

订单创建峰值达54.4万笔/秒

截止撰稿完成,成交额破2135亿

小编是做股权激励的,我们每月固定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方案班,主讲内部员工如何激励、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员工离职率及如何与人项目合伙,股权分配与设计,如何整合外部资源等,如果大家有感兴趣,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