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真实的南宁,不是高楼林立天地、桥梁纵横南北,而是那些小街小巷,城市里的一隅,那里有着老南宁不言说都懂的人情味,有着独特的风景,还有那份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
在南宁有这样一个地方,左邻朝阳溪,右靠人民东路的大长坡,从双孖井市场门口沿朝阳溪往里走,那边就是——「安北下市场 」,也有人叫它「双孖井市场」。
这是南宁的一个老市场了,据说20年前,安北下附近的居民把菜挑到楼下贩卖,街头巷尾也就只有十几家菜摊。后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安北下市场由此兴起。
如今虽然在市场的路口写着「双孖井市场」这几个大字,但老南宁人还是习惯叫它「安北下」。
对于这个名字,我也曾迷惑过。听老一辈的南宁人说:安宁路,分上段和下段,与人民路北一里相接,因此取名安北上、安北下。如今的安北下是涵盖了安北上的统称。
和其他市场完全不同,在安北下,你能寻找到南宁平靓正的蔬菜,看到全南宁最挑剔的买家,市井温情、烟火气息都在这里被无限放大。
如果你问我南宁哪里最有烟火气,不妨来安北下待上一天看看!
“南宁最便宜的菜市场”?!
//
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安北下还保留着老南宁交易的样子,每天一大早不少南宁人为它的平价而来。
清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安北下市场,生鸡活鸭,新鲜瓜菜,熙攘成群,人声鼎沸,生活的踏实感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各种吆喝声嘈杂但也各具特色,每一种声音,都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人吸引到它的摊位前。
也有一些老店铺和摊点,丝毫不需要任何宣传手段也能像磁场一样把来往的人聚集。
一大早,一家包子铺前就有顾客们争先恐后地把钱递上,有的食客一买就是十几个包子。
肉类、瓜果、蔬菜,在这里都能以实惠的价格购回家中,有的摊点,还会直接帮你把玉米掰好,螺肉挑好....
一位阿姆还跟我说,因为这里的菜便宜,很多住在安吉、埌东、石埠的都跑来买菜呢~
我想,这些人千里迢迢到安北下买菜,不仅仅是价格,还有满满的人情味吧。
为什么这里瓜果蔬菜会这么便宜?
一位做青菜生意的大姐跟我聊到,其他菜市还要租金和押金,安北下菜市不要,只收摊租,所以卖得自然相对便宜。每天清晨他都要赶到十公里开外的农贸市场,把挑好的新鲜蔬菜拉回安北下市场,一般在批发价上价格三五毛,就开卖了。
要知道在菜市这片“战场”上,家庭妇女、老人简直就像战士一般充满斗志,更是身体力行诠释了那句话——“南宁人是最会生活的”。
他们熟练地在安北下的小巷里穿梭——哪个片区卖的海鲜,哪家的水果又新鲜又便宜,哪个巷口藏着美味,一清二楚。
快到中午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散去,阿叔阿姆、阿公阿婆手拉小推车、肩背环保袋满载而归,一天的小确幸从安北下开始,也从安北下结束。
这里是老嘢的宝藏乐园
//
安北下的作用可不光是一个菜市,作为一个市场,各色各样的商品应有尽有,用「宝藏市场」来说一点也不夸张。
在一些简易的小摊上,还能看到卖中草药材、机械零部件、手表、老花镜等,很多老旧的东西正在这条路上畅销。
还有一些山寨包包,平价服装等,而选购他们的也以老人居多,所以也有人称这里为“老人街”。
如果你是一个怀旧的人,来这里准没错,而且价格也非常让人惊喜。
眼镜5块钱、10块钱、裤子5块钱一条、运动装套69元....不光价格便宜,还可以讲价,我尝试在这条路上找寻高于50价位的东西,结果能找到少之又少。
也难怪很多老人喜欢来这里淘好货,买东西。不爱去大商场的他们,在这小市场里逛得乐此不疲。
除了能淘到老物件,安北下市场里从不缺少老店,动不动就是开了十几二十年,俯首间皆是故事。
老手艺在这里也有一席之地
//
这家阶梯上的理发店老到连招牌也没有,店名仅靠墙上的几个快褪色的大字,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就被忽略。
然而,更多的是连招牌都没有理发店,想要找到他们的具体位置全凭第六感,来帮衬的也是老街坊和熟客。
我路过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人在旁边买完菜之后径直走进来一家理发店,坐下之后大姐就戴上口罩,拍了拍来人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紧接系上围布,捻着推子开始理发,马达声像只在密林里跋涉飞行的蜜蜂。
安北下的一隅小巷里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手工匠。
师傅是桂林人,学习修理鞋子这门手艺已有十几年了,辗转多地之后就在安北下的小巷里固定摆摊,如今当初的徒弟已经成了自己老伴,俩人相互扶持经营着这家小店,大半辈子也没绕出这方圆几里。
虽然他不是享誉名声的手作大师,但他用自己的双手为附近的居民服务,让许多旧的东西焕发新的光彩。
不管是理发店,还是修鞋匠,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手艺,在这热闹的市场上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藏在安北下里的饕餮美食
//
包罗万象的的安北下市场也是美食的源头,只要你诚心打听就能找到隐藏在巷子里的地道美食。
济东烧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