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鳌拜真的是权臣么?他不过是八旗共政制度下的一条狗。皇太极死后,满洲的实际领导权,落入到了靠武力和实力争雄的几个贝勒手里。实际的皇权是不存在的。
鳌拜本人战功赫赫,为大清初期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顺治是熬过来的皇帝,实际真正的皇帝是“摄政王多尔衮”。八旗内等级分列严明,按说都是上三旗为尊,不过多尔衮的正白旗原本是下五旗的,是多尔衮硬把豪格的正蓝旗拉下到下五旗,把正白旗塞进上三旗的。因为鳌拜与豪格的关系,鳌拜、遏必隆所在的镶黄旗,则被多尔衮重点敲打,军功越多,敲打越重。所以颇有政治眼光的鳌拜势必倒向无实权的顺治。顺治也非常重视鳌拜。
多尔衮死后,顺治熬出头了,熬出头的还有鳌拜和遏必隆所在的镶黄旗。顺治死时,任命了四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当年拥立自己有功的索尼(正黄旗)、一个是多尔衮的势力苏克萨哈(正白旗)、再有就是一直被多尔衮打压的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
这种设置,顺治的用意就非常明显了。多尔衮虽死,但毕竟是自己的“皇父摄政王”,虽然自己倍受侮辱,但他对大清是有功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尔衮虽死,正白旗作为上三旗之一,实力还是杠杠的。把索尼、遏必隆、鳌拜一起加进来,就基本以自己人马为主了。
其实这个看似完美的政治格局,却是隐藏了一个重大漏洞。顺治重点防范了正白旗,却无意中坐大了镶黄旗。正黄旗因为正白旗的境遇,难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所以行事也及其低调。所以镶黄旗自然成为四辅臣中最大的势力。这其实就动了康熙的奶酪。
康熙和顺治不同,顺治自然是憋屈的,他知道自己是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这个皇帝为什么没实权。而康熙从小接受的是儒家“圣道”教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做皇帝有种“理所应当”的心态。所以他积极地等待”亲政”,跃跃欲试。好不容易“亲政”了才十天,便发生此事。康熙断断不能忍的。
所以实际上到了这,清朝政治的皇权觉醒才开始。而在朝堂里,谁最跋扈,谁就是最好的”假想敌”。武人从政,吹胡子、瞪眼睛、大呼小叫,嚣张跋扈,那不是政治智慧。到了康熙年间,已经远远不是只能靠几个旗人武人打胜仗维持统治的时代了。所以鳌拜的命运也就在索尼初丧这个时期极速坠落!
鳌拜性格决定命运。他或许拥有很高的战争智慧,却毫无政治智慧和眼光。康熙擒鳌拜的方式,显得很荒诞、青涩。但也正告了天下,康熙这个小皇帝可不再想只做个傀儡了。而且这种处理方法,给了孝庄太后很好的缓冲,不成功,或许就是孝庄那句“小孩子不懂事”,可以化解。
鳌拜认不清随着疆域扩大,天下逐渐安定,自己的价值正在丧失。还自以为是,以为斗倒正白旗,自己的镶黄旗就能像多尔衮的正白旗一样,成为八旗的领袖。然而此时的一个雄主已经崛起,他执政后的疆域将要远远超过鳌拜的想象!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