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十一,某宝活动席卷各大微信,QQ群,考研圈,被盖楼支配的恐惧!
考研政治版“理论联系实际”
聊聊那些奇葩队名
为什么考研很辛苦却依旧在盖楼?
双十一的狂欢理论
每个人都是双十一的传播者,“拆红包”游戏、“盖楼”游戏需要分享二维码或淘口令给朋友, 让朋友帮自己拆红包或者盖楼, 而帮忙的朋友也能够得到红包或金币。
这种方式将人际互动与传播提升到明显的位置, 通过相互帮忙拆红包和盖楼的形式, 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双十一”活动中, 并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对消费的期待, “红包”“盖楼“都成为了“双十一”的一个狂欢符号。
省钱心理
“抢红包”利用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迅速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 铺天盖地的“五折”“秒杀”“聚便宜”等字眼吸人客户,同时也瞄准了人们的省钱心理。消费者分享了“双十一”很便宜的理念, 也正是由于便宜, 消费者才能够实现购物的“狂欢”。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 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 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 便开始出现“大众狂欢”的现象。
群体对归属感的共享
“全球购物狂欢节”是一种群体生活方式的呈现, 狂欢的背后是群体对归属感的共享。这种归属感既是天猫在营销的过程之中生产和建构的, 也是参与者自身的理解, 是双方共同表征的结果。年轻群体作为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 他们已将信息获取、人际交往、消费等日常生活体系嵌入到网络中, 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模式乃至行为方式都很容易在网络购物中得到聚集和认同。
仪式感
起队名就是一种仪式感,“双十一”活动充分利用了媒介的作用, 制造营销话题与事件, 营造了强烈的仪式感, 让消费者在同一时刻参与其中, 投入情绪, 成为这场狂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双十一”这一购物仪式中, 打造了紧密相连的消费共同体。
劝君莫沉溺
抱着能省几分是几分的心态,考研的各位哥哥姐姐沉迷于盖楼的热情中,买的太多钱不够,唯有盖楼凑。
但是,请勿沉迷,想一想,背政治了吗?学英语了吗?你的高数怎么样?仔细想一想,有没有减少购物的热情呢?同学们,去背书吧!去学习吧!距2019年考研还有3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