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数量之繁多,品类之丰富,应是全国之最。京城之旅中,我花费在博物馆上的时间已达3日,仍觉得意犹未尽。
可友人告诉我,到北京别只看博物馆,还有一个中国美术馆,艺术价值之高让人惊叹,建议我专程去看下。
第二天一早,天空刚微微亮,我便出发了,交通很方便,地铁直达美术馆,出站后便是。前面我们说过,中国博物馆是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而美术馆同样如此。
美术馆始建于1958年,抬头仰望,一座琉璃瓦覆盖的飞檐大楼映入眼帘,外观古朴优雅。这座馆由建筑大师戴念慈主持设计,据说楼顶层层的屋檐,是从敦煌莫高窟的九层飞檐中汲取的灵感,再配上黄色琉璃瓦,显得异常大气。
美术馆浑然天成,有一种典雅的华丽,看上去像是一座皇家宫殿。高耸的塔尖,四周苍翠的廊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这种饱含多种元素的古风建筑很难把控,一不小心便会落入“俗套”,好在美术馆很好地把控了艺术尺度。
进馆不要门票,随便出入,这一点北京所有公益类展馆都做得很好。美术馆分为5层,20个展厅,越往上越小,每个展厅展出的内容截然不同。虽面积不大,但展品都是上乘之作,足够看上大半天时间。
馆内藏品多是近现代时期的,也收集了不少清代和明末的艺术家杰作,共计10万余件,但据我观察,面向游客开放的并没有那么多,而且画品更换速度也比较快。
这其中有不少世界级名画,比如毕加索作品4幅,代表作有《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还有齐白石作品有410件,以及任伯年、黄宾虹、徐悲鸿、艾中信等人的作品,都是艺术类的殿堂之作。
除了绘画,美术馆内还有雕塑、陶艺等数十个艺术品类,分布在不同展厅,让人看得人眼花缭乱,大饱眼福。
在一楼大厅内,有一幅油画必看,那就是写进中学课本里的《父亲》。
这幅画作藏在一楼展厅最内侧,我问了工作人员才找到。我学生时便对《父亲》喜欢不已,由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通过质朴色彩,细腻到极致的表情,让画中“父亲”极具情绪感染力,看上一眼便心头震荡。
《松梅群鸽图轴》,由现代画家潘天寿所画。他同黄宾虹、齐白石等被誉为传统派四大家,潘天寿曾师承李叔同,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我虽不懂绘画,但这幅《松梅群鸽图轴》,淡色清逸,仍旧看得我流连忘返。
馆内四五层展出着一些雕塑,比如这个《千钧一箭》,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朱成设计。它只有一个人拉着一个满弓,头部以下皆为镂空,但手臂强健有力,看上去蓄势待发,似乎随时都有发射的可能。
各种艺术品琳琅满目,可以慢慢游览。看完室内再移步美术馆前的庭院,这里摆放着一些雕塑,由于植被的遮挡,显得静谧幽深,反而容易被游客忽略。
雕塑有的是文人形象,比如目光炯炯的鲁迅,有的是抽象艺术,比如扭曲的马匹,我不太艺术,也不好评论。初冬的北京,树枝早已光秃,雕塑之上叠着一些枯黄落叶,看来很长时间没人打扫了,倒也增加了几分自然气息。
中国美术馆还会不定时举办全球范围内艺术家的展览,目前已成功举办数千场,如果你来时可提前查下展览信息,说不定能有意外惊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免费开放。
交通:乘坐101、103、104、108等多路公交,或乘坐地铁8号线到美术馆站下即可。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中国各城市冷门、有趣、免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