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生过娃的和没生过娃的,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生过娃的和没生过娃的,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有网友吐槽某些父母: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火车上教孩子念书、做题的父母到底是咋想的?一道6+7=?的题没完没了的叨叨叨,真的很烦人!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也遇到过:
爸爸学校接女儿回家,女儿背了一首诗,爸爸说错了一句“应该是‘云深不知处’,不是‘不知去哪里’”。
女儿惊喜的说“对啊!我背错了!去哪儿呢?哪儿呢?”
仿佛开启了什么了不得的开关,小姑娘又背了一遍,又重复了一下自己的错误,闹的自己和爸爸都笑了。
身边有个大爷说“呀!都会背诗了,还背得这么好,是个好孩子。”
其他人也都加入了“夸奖女孩”和“交流孩子日常”的话题中。
有些人喜欢热闹,喜欢孩子的声音,但是有些人就是希望自己身边能安安静静的,况且公交车上声音一大,仿佛有回音似的,连报站都听不分明。
也难怪有网友会抱怨:父母在公共场合教孩子念书,到底是咋想的?
是咋想的呢?
1、孩子和父母互娱互乐
父母忙,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能算的上长,在公交车上或地铁上正是交流的好时机啊。
如果在车上,看到父母和孩子一句话不说,各自拿着手机玩,大概也会觉得很奇怪、很冷漠吧。
父母和孩子说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孩子再算一道“可笑”的题,互相之间就有了互动和温度。
2、父母的焦虑
还有一个就比较严厉了。
父母在车上教孩子学习,不放过一丝一毫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生怕孩子回去之后就没时间学习了。
这样的父母就是太焦虑了,害怕孩子学习不仔细、不努力,所以争分夺秒的让孩子学习。
3、父母和孩子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被别人知道,只是有的人淡定,有的人不敢,还有的人十分“外放”。
有时候孩子在公交车上念书、算题,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十分厉害,想让别人夸奖自己。
父母自然也有这样的,希望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希望别人夸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公交车上念书或学习真的不好吗?其实也不尽然,在公交车上多一些互动,能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
但是父母在公共场合让孩子学习要注意这些:
1、不要太认真,不要焦虑
在公交车上,父母跟孩子互动就好,千万别像在学校或家里做作业的时候那样对待。
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绷紧神经去学习,况且这种认真会让父母被孩子的错误气得不自觉加大音量影响周围的人。
放松的时候,就让孩子好好放松,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学习,父母不要用错误的做法去引导孩子养成错误的习惯。
2、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内在的东西
孩子喜欢学习需要外在的鼓励。
李健说自己好好学习,是因为突然有一天老师表扬了自己,就想一直维持这个好的状态;
我一个同学也说小时候边做饭边背书,其实是觉得好玩,结果听见隔壁吼“听听你XX姐姐在干嘛,再看看你!”,于是就养成了早起读书的习惯。
这些外在的鼓励会让孩子变的更加积极向上,但是父母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事情是长久的,也是内在的、自己的”。
不然孩子非常容易受外界评价,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就像上面提到的,有时候在公共车厢里声音大了,会妨碍正常的报站声音,而且会让人非常的烦躁。
特别是父母教训小孩的声音,不仅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也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周围的人。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互动的时候,要注意压低一点声音,不要出现大吼大叫、满车厢跑的情况。
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抓住时机,比如说出去玩坐火车,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父母给孩子做一些科普和安全教育都是可以的。
但是父母也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公交车上,本来好不容易有个亲子时间,就多跟孩子玩一下,多跟孩子交流、玩玩游戏,注意别太打扰周围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