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上学耽误了学习。
你常常因为陪娃写作业而抓狂?
你老是担忧孩子的专注力不够?
你经常被老师要求管束好孩子?
你总担心孩子的学习后劲不足?
为了让孩子幼小衔接无缝过渡,你操碎了心:提前学语文,提前学数学,提前适应课堂纪律,提前开始规律的生活,提前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提前学会时间管理……你似乎知道学习能力对孩子最重要,可除了多学点知识,你也搞不清“学霸”的学习能力是如何养成的。
如果你正在被这些问题困扰,强烈推荐你继续阅读下去,跟着文章一起解读这份历时三年的跟踪研究报告,了解对孩子终身有益的底层学习能力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研究报告简述
研究团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研究方法
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研究地点
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
评量指标
学习品质、科学素养、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自信心
实验对象
家庭散客—300名家庭背景不同的4岁儿童
幼儿园团体—300名来自四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中班儿童
实验模式
家庭散客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家庭的孩子每两周的周末由家长带着进入场馆自由活动,累计入馆18次。
幼儿园团体按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班级每两周组织儿童在平日入馆半天,参与场馆组织的教育活动以及自由探索,累计入馆18次。
研究成果
家庭散客最终完成实验跟踪和测评的有效样本230名儿童
幼儿园团体最终完成实验跟踪和测评的有效样本210名儿童
实验研究结果
家庭散客实验组儿童在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素养、自信心和创造力方面相较于控制组儿童有明显提升。
幼儿园实验组儿童在思维流畅性、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比控制组儿童有明显提升。
半结构化观察和访谈结果
家庭散客模式中被观察和参与访谈的实验组儿童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素养和好奇心、求知欲等学习品质有明显提升。
幼儿园团体模式中被观察和参与访谈的实验组儿童的认知能力、科学素养和好奇心、专注力等学习品质有明显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博物院》杂志2019年第三期“博物馆与儿童教育”专辑中的报告原文。
研究报告解读
如果你关注如何提升孩子的底层学习能力,以下对这份研究报告的解读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1
玩对孩子底层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或许你已经知道玩对孩子很重要,意识到了玩能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由于无法看懂孩子在玩的时候究竟学到了什么,所以你未必清楚玩对孩子的学习究竟有多重要。比起背几首诗、认几百个字、学几个英文单词,孩子玩完之后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进步,于是你想办法让孩子少瞎玩多学习,好为上学做准备。这样的初心固然是好,可结果很可能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当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左顾右盼时,除了讲道理、狠批评、陪着写作业,你别无他法。每天对抗的结果就是家里鸡飞狗跳、自己心烦意乱。
这项跟踪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是长期跟踪和评量了玩对孩子成长的多个指标,这让你有机会看清孩子在“瞎玩”时其实是在构建底层学习能力。
- 坚持与专注、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性是学习的必备品质
- 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等问题解决能力是跟上课堂进度的关键能力
- 创造力和自信心是成为学霸的必要条件
当这份研究报告告诉你,这些品质会在幼儿玩耍过程中明显提升时,你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了?能不能去老牛馆可能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非常重要!!!
2
玩不是学习的反义词
“先学习后玩!”
“每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瞎玩!”
当你准备对孩子说出这些话时,请一定要提醒自己,玩和学不是对立的概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所收获的能力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剥夺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玩耍时间,要求他们完成大人规定的眼前功课,很可能是在杀鸡取卵。看似提前冲出了起跑线,实际后劲不足,迟早要掉队。
学习往往在孩子玩耍时悄然发生。多少、加减、几何、分类等认知能力,科学知识、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在玩的时候都会有提升,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不是只在传统课堂中才能获得,玩出来的知识和能力更值得你的关注。
马克·吐温一百多年前就提醒世人——不要让上学耽误了学习。孩子在学校之外的学习和在学校学习同等重要。
如果说在学校的学习以积累知识为主,那么学校之外的学习更应该用来构建底层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果孩子在学校之外依旧只是延续校内的知识积累,那可就真的被上学耽误了学习。
3
陪孩子玩比陪孩子写作业更重要,也更有趣
如果读到这里,你对玩和学有了新的理解,那接下来这段会更重要。作为父母,要把有限的时间用来陪孩子玩还是写作业?
可能你觉得孩子需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要学会独立,不能老粘着家长,可能你觉得自己的加入纯属捣乱,又或者你觉得跟孩子玩没啥意思,你想休息休息,再或者你平时工作很忙,压根儿没时间陪孩子玩,总之你有很多理由不陪孩子玩,因为没人规定你必须陪着孩子玩,你也不觉得跟孩子一起玩有多重要。
估计大多数家长也不是自愿陪孩子写作业的,因为这搞不好会血压升高,但是一想到老师告诉你作业是成绩的保障,成绩是成功的保障,你就立刻觉得陪娃写作业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
这份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结论,家庭实验组和幼儿园实验组的孩子虽然到馆次数相同,且幼儿园组的孩子每次入馆时还额外参加了场馆的课程活动,可实验结果却表明,家庭实验组的家长在行为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并且孩子能力提升的领域更多,程度也更强。
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家长的任务就是找个好幼儿园、进一所好学校,这个研究结果告诉你,不管孩子在哪儿上学,家长受教育程度如何,家庭收入条件怎样,家长的成长和陪伴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这项实证研究的本意之一是为了验证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是否实现了最初设定的教育目标。
参与实验的4岁孩子在一年多的跟踪周期内累计入馆18次。对很多家长而言,以这样的频次陪孩子玩几乎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是去同一个地方。
很多家长带孩子逛博物馆,来过就算看过,看过就算学过,这种“到此一游”的心态其实是对孩子精力以及博物馆学习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孩子为中心而设计的儿童博物馆可以让孩子在每一次体验中有不同的成长和收获。
看完这份报告,你是不是觉得,如果想提升孩子的底层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以这样的频次带孩子到老牛馆呢?还真不一定!
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在老牛馆成长固然是好事,可如果你没时间、没精力或者根本没机会做到,也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就一定会落后很多。
真正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玩耍,如何分配孩子的时间,以及如何陪伴孩子。
能不能带孩子到儿童博物馆并不重要,真正理解并践行了儿童博物馆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对孩子来说更有价值,希望通过这份研究报告能刷新你对玩的理解,改变你陪伴孩子的方式。
版权说明:
本文转自
- 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说明:
本文转自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