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备来说,他还是很重视发现人才的。毕竟在他称帝的时候,手下的那些将领,包括二弟三弟,其实都年纪一大把了。从给儿子刘禅找帮手的角度,他也应该抓紧寻找更多的武将才是。虽然诸葛亮很是看不上魏延,但刘备却觉得他很有本事,为此还将他放到了汉中当太守。
从汉中的地理位置,大家就可以看出,在这个位置上刘备对他是最信任的。因为这个城池对于蜀汉来说,几乎和荆州的作用相同。然而刘备很快就因病去世,这时候刘禅也没有什么才能,军国大权就都落到了诸葛亮的手里,使得魏延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制。
诸葛亮直到自己临终的时候,都对魏延放心不下,其实他安排的那些后手,完全就是把魏延当成了叛将来看待。那么魏延是否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不堪呢?其实说到他有些冒犯或者说不执行丞相的军令,这一点比较公允;但如果说这就代表他是反叛,那绝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从常理的角度来说,大军已经开拔到五丈原了,怎么可能因为诸葛亮一个人的离世,就选择撤军呢?这完全是说明,没有了诸葛亮,三军将士个个无能嘛!自视甚高的魏延,对此当然不能接受。其实这件事,如果放到其它凭借一个朝代,或者凭借一个将军身上,都是很现实的事情。
然而放到诸葛亮身上,虽然说这件事他安排得并不是特别妥当,但大家却都认为,错的就只能是魏延,这明摆着是不讲道理的事情。事实上他也许是有点刚愎自用,但他无非是更想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已。当然他得不到这样的机会,要知道杨仪可是与他很不对付,就想借着诸葛亮的遗言来陷害他。
看到三军将士都开拔撤退,魏延知道自己孤掌难鸣,为此就不愿意执行断后的任务,他觉得杨仪没有资格让自己做这种事情。于是两支军队就开始比赛看谁撤退得快,后来觉得这无法发泄心中的怨气,就开始争着向朝廷打小报告,当然是控告对方意图谋反。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很难做出取舍,很不幸的是,支持杨仪的人占了上风。
万般无奈之下,魏延只带着几个亲信回到了汉中,自然不是马岱的对手,很快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奸计得逞后,杨仪这个文人就踩着魏延的脑袋发泄自己的怒气。可叹刘备选中的蜀汉名将,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死后首级还被小人肆意践踏!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