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让“艾”远离,让爱靠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08
导读

1、 大部分儿童都是从HIV感染的母亲那里感染上HIV的,妈妈的HIV可在孕期、分娩时或生后哺乳期间传播给孩子,这些孩子何其无辜,他们只是被动感染上了HIV。经检查小秋确诊为艾滋病,终于,孩子的父母也出…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从全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诊断至今30余年,人们仍将艾滋病毒携带人群和艾滋病患者边缘化,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一方面,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终生难以清除,艾滋病尚未被全线攻克,加之大众对艾滋病的防控知晓不多,人们恐艾现象仍很突出;另一方面,艾滋病毒某些传播方式在传统的国人眼中“难于启齿”。目前,艾滋病毒感染呈现全球化蔓延及低龄化趋势,儿童群体尤其是青少年感染者比例不断上升。

艾滋病是妖魔鬼怪吗?

艾滋病的全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音译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人们习惯称呼HIV为艾滋病毒。HIV是一种“狡猾”的病毒,它对人体并非“一击致命”,而是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受HIV感染的个体早期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直到HIV不断缠食、破坏免疫细胞,让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从HIV感染、没有异常表现到进展为艾滋病出现免疫缺陷症状,成人可能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儿童感染者的病程要比大人短很多。当人的生命之舟被解除防御能力,再小的风浪都可以将其击沉。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HIV虽然可恨,但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离开人体不易生存。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是HIV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共用餐具、游泳、蚊虫叮咬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掌握HIV的习性,切断传播途径,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虽然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但人们已经拿起了反击的武器,联合抗病毒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更多有关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究仍在进行。

关于HIV感染的儿童

1、 大部分儿童都是从HIV感染的母亲那里感染上HIV的,妈妈的HIV可在孕期、分娩时或生后哺乳期间传播给孩子,这些孩子何其无辜,他们只是被动感染上了HIV。

2、 切断HIV的母婴传播,能够有效控制婴幼儿感染HIV。

3、 青少年感染者绝大多数是通过没有防护的性行为传播的

4、 感染HIV的孩子若能够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的。

我的病人

小秋是个安静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小秋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小秋自小体弱多病,发烧、咳嗽、拉肚子似乎是家常便饭,长得也瘦小。渐渐地,爷爷奶奶发现小秋有些不对劲,因为他的肚子像吹气球一样慢慢地鼓了起来。第一次看到小秋时,我诧异这个4岁的孩子仅有1岁大正常儿童的个头。病床上的小秋瘦骨嶙峋,面色苍白,肚子胀鼓鼓的,唯一充满生机的是那双灵活的大眼,绽放着对生命的渴望。经检查小秋确诊为艾滋病,终于,孩子的父母也出现了,但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或许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小秋被转诊至传染病专科医院继续治疗,父母也随同做进一步检查。多年过去杳无音信,不知小秋顺利长大了没有。

艾滋病患儿及HIV感染儿童常常是被忽略、被歧视的群体,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不仅需要社会的医疗救助,更需要关爱、包容和尊重。

陈娟医生小手账

201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由我执笔、题为“生命之舟何以远航”的儿童艾滋病短文发布在培儿屋微信公众号上。数天后,娃爸神神秘秘对我说:“拜读大作,唬了我一跳,话题多少有点敏感,你也算敢为人先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娃爸有这样的反应多少令我有些意外,看着我“面色不善”,娃爸忙道“平时见你谈生论死的,没想到有如此情怀。”情怀,呵呵,有情怀的医生,天爱的医生伙伴们都是一群有情怀的儿科医生喔!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