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乐迷组团赴南京观演,剧场服务再升级
2019年11月23日
随着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的庞大阵容
在 江苏大剧院 与公众亮相
这也标志着这台时隔一年的舞台艺术大餐
再次亮相 南京, 并辐射周边地区
吸引了不少来自上海的资深音乐舞蹈爱好者的目光
2018年的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还历历在目,这次“姐夫”和他的团队又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当然,不变的一流的俄罗斯演艺殿堂的品质和对广泛曲目的信手拈来,完全不同的节目设置依然让这次艺术节的前半部分高朋满座,平均上座率达到九成以上。随着近年来江苏大剧院不断引进高品质的艺术演出,这座城市的观演氛围和观众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上海居民短途出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这种习惯也从单纯的“逛吃”模式转变为以演出为导向,说走就走的艺术之旅。
今年江苏大剧院的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从11月23日到12月7日,分为前后两个篇章,前半部分聚焦音乐会和歌剧,首当其冲的是为孩子们和入门的爱好者特别准备的趣味音乐会,与去年《彼得与狼》相得益彰的是,今年的版本选择了两位法国作曲家,以圣-桑幽默生动的《动物狂欢节》搭配拉威尔的炫舞名篇《波莱罗》,轻松的氛围拉开了本届艺术节的帷幕。紧随其后的正式音乐会依然从法国出发,迷离梦幻的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带领观众们跟随音乐的想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在捷杰耶夫的棒下,观众们先去往了门德尔松留恋的意大利阳光海岸,又跟着肖斯塔科维奇回到了战火纷飞的英雄年代。
毫无疑问的是,这次艺术节前半部分的最大亮点,在于五个半小时超豪华阵容演绎的瓦格纳传世歌剧《帕西法尔》,这也是这次马林斯基剧院在中国巡演中唯一一场以完整舞台呈现的方式演绎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为了能让当地观众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价值,江苏大剧院联合多方面进行了推广和普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为了服务好这场歌剧“马拉松”的观众,剧院特别准备了免费的简餐,并安排车辆,在演出结束后运送38位观众前往南京南站,而这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上海的爱乐者。对于剧院的这项服务举措,他们都赞不绝口。
精彩的节目策划,周全的后勤保障服务,以及当地政府对于文化艺术项目的扶持补贴,让这台流动的艺术盛宴变得无比亲民。而在12月4-7日,四场芭蕾演出即将亮相。《堂·吉诃德》以及“福金三部曲”,将会为此次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在江苏大剧院的日程画上圆满句号。据悉,不少沪上的舞蹈爱好者也将奔赴南京,在体验优质演出的同时,享受在古都南京的惬意时光。
尽管《堂·吉诃德》中有着响板、扇子、短裙等西班牙风情的元素,但是眼前即将亮相江苏大剧院的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俄罗斯芭蕾宝库中的瑰宝。这出欢腾、火热且炫技的芭蕾舞剧是亚历山大·戈尔斯基根据马里乌斯·彼季帕的同名舞作改编而来,原作于1871年在圣彼得堡上演时,曾艳惊四座,而戈尔斯基的改编版首演于1900年,并于1902年由莫斯科大剧院移师至马林斯基剧院上演。为了使芭蕾舞更加“生活化与真实化”,戈尔斯基将原作中对称严谨的群舞改编成为玩闹、活泼、令人欢欣的群舞。现今这版不仅可以见到彼季帕和戈尔斯基的编舞动作,还有弗多尔·洛普科夫于1923年编入的西班牙“民族风”方丹卡舞、以及妮娜·阿妮西莫娃于1946年编入的吉普赛舞。对观众而言,这部舞剧有着均匀搭配的舞种、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量体裁衣的编舞、以及地道纯正的古典韵味,不啻为一场舞蹈盛宴,加之无忧无虑的欢庆气氛,是为其纯真魅力所在。
作为整个艺术节的压轴戏,“福金三部曲”受到了许多专业舞蹈爱好者的瞩目。作为俄罗斯20世纪芭蕾改革的先驱及核心人物,福金的创作可谓影响了整个俄罗斯舞坛的进程,这次上演的《仙女们》《火鸟》《天方夜谭》均为他的巅峰期代表作。在《仙女们》中,观众仿佛“回归到一个久远的时代,当时芭蕾舞往往以诗歌为背景,舞者起舞时,不是为了展示双脚的力量和技巧,而是为了创造一种轻盈、几乎不触地的状态,一种空灵而梦幻的感觉。”早在作曲家完工之前,福金对《火鸟》就有着清晰的构想,并引导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作曲思路。《火鸟》中丰富多彩的主题音乐、充满俄国女性妩媚的公主圆环舞、节奏肆虐的《魔王卡茨之地狱之舞》等,都是作曲家、编舞以及两位舞美设计集体讨论的结晶。无独有偶的是1910年在巴黎大获成功《天方夜谭》,福金作为编舞尝试编排各种动、静舞姿以展现出人物的所有的动作与情感。当时巴黎的芭蕾舞观众从未见过《天方夜谭》中那热情似火的狂欢场景,为俄罗斯舞蹈在巴黎站稳脚跟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以“艺术”为链接点,江苏大剧院2019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中俄两国一次友好的文化交流。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亚历山大·史玛聂福斯基通过一段视频,向本届艺术节送来了祝福。他表示:马林斯基剧院与江苏大剧院,已经成为了老朋友,同中国观众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这是中俄文化交流积极发展的重要见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是推进中俄文化交流的又一助力。瓦莱里·捷杰耶夫认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愈发亲密、频繁。”更用了“不可思议”一词来形容两国文化交流中取得的积极进展。最后,捷杰耶夫还表达了对青年艺术家的期盼,他希望更多的戏剧演员和青年艺术家能够加入到两国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项目当中,能够迈向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