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是身体一切的基础。
小的时候,每次学校举行体检活动,都需要对着一个机器吹一口气,看谁吹得时间长,看谁吹得数字大,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原来这是测试心肺功能。现在长大了,才明白了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反应我们的身体能否健康的运作,它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因此非常重要。
常言道“人活一口气”,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天然的呼气机——肺功能”。
如何自测心肺功能好不好?
1.登楼测试。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一口气登上三楼,不感到明显气急与胸闷,则心肺功能良好。
2.哈气试验。距离一尺左右点燃一根火柴,使劲哈口气,能将火焰熄灭则心肺功能不错。
3.小运动量试验。原地跑步一会儿,脉搏增快到每分钟100—120次,停止活动后,如能在5—6分钟脉搏恢复正常者,心肺功能正常。
4.憋气试验。深吸气后憋气,能憋气达30秒钟示心肺功能很好,能憋气达20秒钟以上者也不错。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身体的反应来判断肺功能是否良好。
胸痛胸闷胸痛、呼吸不畅
频繁咳嗽,无力,有水肿现象
如何提高心肺功能?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肺功能,而增强心肺功能则可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那么,如何提高心肺功能呢?
能够提高心肺功能的项目有很多,其中以规则性、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最有效;至于大的运动,如举重,则对心肺功能没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3类:
1.有一定运动量,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最为有效的运动,如骑车、游泳、爬楼梯、慢跑、快速走路、爬山等。每周从事这类运动3至4次,每次30分钟,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运动虽然不激烈,但仍然是可以选择的运动,每周3至4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心肺功能还是有促进的功能。比如中速快走、网球、篮球等。
3.运动是不太激烈或是不持续性的运动,虽然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有限,但仍能改善肌肉张力,减少精神紧张,消耗多余的热量。其中低运动量的园艺工作、家务事、跳舞等,只要能每天持续作还是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尽管有这么多运动可以选择,但是有些心脏病患者对于运动还是有些顾虑。经常有报道,有人在运动中心脏病发作而死亡,这是由于过度运动造成的。长期不运动的人需要遵照慢慢递增运动量的方式来运动,唯有这样,才能减少运动危险性并得到运动的最大益处。
运动中发病大部分是由于运动过于激烈或时间过长,尤其对长期不运动的人较容易发生。其实这些都是能够预防的,在发作前心脏可能有一些警讯,如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眩晕等。当有这样的征兆出现时,要马上停止运动,找医生诊断。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最佳的运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判断,用170减去年龄后,再乘上90%,就是运动后的最佳心率。
测量心率的方法是在运动停止后,马上测量15秒的心率,把这个值乘以4。比较后就可以知道,运动量是不是合适。
重视肺功能检查
我们的肺部承担了气体交换的重要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在一呼一吸之间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关注肺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是通过专门的医疗设备来检测人体呼吸时呼吸道产生的气流速度和气流量,从而了解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检查技术,包括了对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的检查。
肺功能检查的项目
1.肺容量测定:在呼吸运动中,大幅度的呼吸或平静的呼吸两者不同的呼吸幅度可以引起肺容量的变化,一般是以肺活量实际测定值占理论预计值百分比来判断,如果低于80%为异常。可以筛查气道阻塞、肺损伤、慢性气管炎、胸廓畸形、胸肺扩张受限、肺气肿、肺炎等疾病。
2.肺通气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是衡量空气进入肺泡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的动态指标,含有时间概念,测定的是单位时间内肺脏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通气与血流比率测定:全肺泡通气量与流经全肺血量的比例被称为通气与血流的比例。肺组织和血流受到重力的影响,使肺上下各部位的通气量和血流量不能完全一致。若每分钟肺通气量和血流量能平均保持在4:5左右,气体交换即能正常进行。
4.肺弥散功能测定: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的一项测定指标,是指在肺泡呼吸膜区域进行的肺泡内气体与肺泡壁毛细血管内血液中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功能检查,无论是在年龄哪个阶段,每年都需要进行检查。
婴幼儿心肺功能检查一直是心肺功能检查中的一大难点,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气管狭窄,肺容量小,潮气量小等,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团队对其分析,用心研发并设计出产品【婴幼儿心肺功能仪】,它是更具中国临床化的婴幼儿肺功能仪,能够精确测量非常微弱的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