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时间吗,我想让你陪我去看看孩子”
上周,小艾收到朋友童童的微信,想让她在周末陪着自己去前夫家看望四岁的儿子。
童童是实打实的90后,两年前和丈夫结了婚,婚后有了可爱的儿子。
原以为这是个幸福的开端,却没想到仅维持了两年的婚姻就以离婚而告终。而在这段婚姻里,童童并没有犯过任何原则性的错误。
前夫比童童大三岁,然而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并没有表现出大龄该有的成熟。两人结婚时没有房子,婚后童童和前夫一直和公婆挤在一栋房生活。婆婆娇生惯养儿子,即便是结婚,那种“溺爱”也丝毫没有减退。都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同在一个屋檐下,鸡毛蒜皮的事难免引发矛盾,有时一句话说不对,一件事办不好,婆婆都会冷眼相待。
结婚时童童也才刚大学毕业,始终对考研有所执念,而这也是引发夫妻二人离婚导火索的关键。
有了儿子之后,童童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碎片时间用来考研复习。而这引起了全家的不满,丈夫、婆婆纷纷埋怨她没有当妈的责任心,如果以后做了研究生,就更无暇照顾孩子,这是对整个家庭的不尊重。
童童当时满心委屈,其实,自己从未苛刻过孩子,深夜起来喂奶,孩子哭闹就抱在怀里哄,新衣的置备,营养的搭配,童童都是亲力亲为。只是因为放不下心中对学业的执念,没想到最后却换来丈夫全家的不满。
最终,前夫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向童童提出了离婚。童童当时顾及年幼的儿子,并没有理会丈夫离婚的念头。无奈一直忍气吞声,终于,半年后,童童不堪家庭的压力,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结束了这段婚姻。
因为没有固定收入,老家又在外地,法院最终判决孩子归男方抚养,而这也成为童童和孩子之间无法逾越的高墙,自从离婚后,童童就再没见过孩子。
不是童童不见,而是前夫根本不让见。
“我太想孩子了,能不能让我看一看他”
“你死了这条心吧,见孩子?除非我死了!”
童童多次试图通过电话、短息与前夫沟通,而那个男人总是用刻薄又冰冷的言辞拒绝童童对孩子的探望。离婚快两年了,在前夫的阻挠下,童童竟一次都未见过孩子。
“孩子还那么小的就失去了母爱,我心里愧疚极了。我怕他忘了我,也怕他长大了记恨我,恨我为什么从来不去看他......可是,真的不是我不去看啊......”
童童红着眼眶对小艾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她多么希望能有一股力量打破她与孩子之间这堵坚韧的墙,她恨不得长了翅膀,飞到孩子身边,爱着他,疼着他,弥补孩子错失的母爱。
“他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每一次想和他好好沟通都没有好结果,翻来覆去的那些话,就是让我忘了孩子,离开孩子,他甚至告诉儿子,他妈妈已经死了!”
一位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对儿子的想念已经达到了极致。无奈,无力与无助以及前夫的疾言厉色摧残着童童的内心,她只是想见见孩子,怎么就这么难?
两个人做不成夫妻,婚是离了但也不至于成为仇人,心里是有多大的怨气需要报复到一个母亲的身上?极力的阻拦对自己究竟有什么好处,当爹的有想过这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困扰?
一个家庭的破碎,受伤的终究是孩子。
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这包括母爱和父爱共同的培育。有些家庭支离破碎,但身为父母的二人却从未吝啬对孩子的爱,同样也不会阻挠对方用爱来浇灌孩子。即使两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会将其伤害强加于年幼无辜的孩子身上。
不管孩子归哪一方抚养,对方都有权利在特定的时间探望孩子,只是自己单方面的阻止,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不负责,更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对方道德品质败坏,或有不良嗜好,你的阻拦或许是为了保护孩子,但对方是一个清白正直的人,你阻挠的理由何在?
为了孩子的成长,抛开你的自私成熟一点吧。母爱的缺失无法弥补,你的阻碍终将毁了孩子的未来。
(图片来自Pixabay)
今日互动
离婚后该阻挠对方探望孩子吗?
这事儿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