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规矩,为了兴邦也好,为了解困也罢,多少有识之士,不畏艰难,砥砺前行,锐意进行改革,只是,他们生前身后的结局,却十分得悲凉。
吴起:兴魏强楚,乱箭穿身壮志未酬
吴起:兴魏强楚,乱箭穿身壮志未酬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的改革印迹留在了魏国与楚国。
吴起在魏国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军事方面进行,最著名的内容就是创建“魏武卒”: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武卒身着三层重甲,戴精铁头盔,拉十二石之弓,背五十支箭矢,手握长戈,腰悬利剑,半天就能走一百多里路。魏武卒选拔严格,装备精良,基本上是重装步兵,最兴盛时也不过满员五万人。
它的战斗力相当强,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吴起率五万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中,击败十倍于己的秦军,威震天下,随后几年,吴起率军攻占秦国河西地区,设西河郡。
此时的魏国,抗齐、抑楚、攻秦赵,军事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但是,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任人唯贤,而是看重臣子出身,吴起出身低微,却功勋卓著,受到小人的诋毁,为了避祸,他只好逃到南方的楚国。
奔楚后,吴起很快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全面主持变法工作。
吴起在楚的变法相比魏国时,更加全面,主要是取消世袭贵族特权,以功赏爵,裁撤庸官与冗员,强化地方官治理能力,改革兵制,奖励耕战等。
这样一来,吴起的变法得罪了非常多的守旧派,楚悼王刚去世,吴起就被反攻倒算的旧贵族杀死,而他所主导的变法当时还在进行当中。
吴起死后,变法条文中只有部分内容被保留下来,其余大多数内容都被抛弃,尤其是在用人机制方面,楚国再次开倒车,国政仍然被景、昭等世家贵族所控制。
商鞅:变法强秦,受诬身死车裂分尸
商鞅:变法强秦,受诬身死车裂分尸
商鞅: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又名卫鞅,战国中期卫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年轻时,商鞅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崇尚李悝、吴起等人学说,想寻找一块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地方。他先来到魏国,但魏国自魏武侯时,形成了一种“重门弟出身,轻寒门贤士”的风气,商鞅在魏国,根本不受重视,没办法,他便来到秦国。
此时的秦国,孝公即位不久,正夙兴夜寐地发奋图强,广招贤才,商鞅如潜龙入海,如鱼得水。
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在秦孝公的坚定支持下,商鞅前后进行了两次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在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私田,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赏爵制,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在民法民俗上,改革户籍制,实行“什五连坐”法,禁私斗,烧诗书明法令,推行小家庭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
秦国原本就十分落后,相较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国的世家贵族势力比较弱,加之有贤明君主的支持,商鞅变法进行得十分彻底,二十年后,秦国就强大起来,初步具备与魏国争锋的实力。
与吴起一样,商鞅同样被认为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改革得罪的人太多,站在他背后的支持者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旧贵族诬告谋反,即位的秦惠文王派人去捉拿他,商鞅在逃出秦国无望的情况下,率领家兵进行抵抗,失败被杀,死后不得善终,尸体被车裂,全家被诛灭。
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内容被完全保留下来,后世的秦国四代五位国君都严格执行变法律令,秦国国策不变,国家实力继续在增强,经一百余年发展,到秦始皇时期,终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王莽:托古改制,失败身死千古争议
王莽:托古改制,失败身死千古争议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外戚,新朝开国皇帝。
西汉末年,由于自汉元帝始,皇帝个个昏庸无道,治国无良策,享乐无节制,天下豪强地主无视农民死活,纷纷僭越国法,大肆兼并土地。农耕社会,失地之后,农民只能或沦为奴婢,或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天下动荡不安。
作为外戚,王莽一直以朴素谦恭、礼贤下士、关心民众的形象示人,博得了从统治阶级到庶民百姓的拥戴,经过十年的精心筹划,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朝”。
创建新朝后,王莽立即着手进行了改革,由于他深信儒家思想,与孔子一样,对周礼周法相当崇拜,面对西汉末年的天下乱局,王莽提出“向古人学习”的“托古改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其中币制改革最为失败,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到头来,非但没有解决既有的社会问题,还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矛盾,激起更严重的对抗。面对这如潮涌动的反对者,王莽毫无有效的办法去应对,只能唉声叹气,彷徨恐惧,祈求神灵,自我麻痹。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之中,居然被一个商人所杀,再遭众人分尸,据《汉书》记载百姓“切其舌”,足见人们对王莽恨之入骨。
王莽虽然改革失败,并断送了性命,但近两千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几乎是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视其为篡逆者,伪君子,真小人,为一己私利而祸国殃民;上世纪初,封建帝制被废除后,一些学者、历史学家又陆续发表观点,极力赞美王莽,胡适称赞他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翦伯赞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
(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