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证实_吼叫会降低娃智商!3招让娃乖乖睡觉_刷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22
导读

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除了吼骂孩子,家长真正该做的是什么。 但实际上,孩子赖床不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太晚睡,另外和家长叫起床的方式也有关。 如果把带娃的这一天比作一…

科大大大胆假设一下,如果“为人父母”需要考试,那这张考卷里最难得分的题目应该是......

不,都不是!是不吼孩子啊!

前两天就妈妈留言向科大大求救,怎么才能不吼孩子:

科大大深知当妈后的生活,没有最难的事,只有更难的事。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不信咱先来个问问自己吧

你因为什么事情吼过孩子?(多选)

1、睡觉

2、起床

3、刷牙

4、写作业

5、其他(欢迎留言补充)

6、至今没吼过

不管是因为什么,相信半数以上的家长一定是,前一秒吼完下一秒后悔。

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吼骂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父母都用极端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卑、冷酷、暴躁这三种特质就会集中表现在孩子身上。

甚至,会影响智力:

来源:生命时报

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除了吼骂孩子,家长真正该做的是什么。

哄娃入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从刚出生到上幼儿园,几乎每天都要经历这个难熬的时刻。

在一次次耐心劝说后,老母亲终于忍不住了。

▶ 惯用句式:“听话!不然妈妈不要你了!”

但实际上,孩子晚上不睡的原因,很可能是白天睡过了,或睡前吃太饱、活动量太大太兴奋了。

不午睡的原因,多半是孩子已经不需要午睡了。(更多关于午睡的疑惑,可以点击这里了解☞到底还要多久,孩子才能实现“睡觉自由”?)

所以,家长应该:

① 调整宝宝午觉时长或适当取消午睡;

② 睡前别让娃吃太饱、太兴奋。

这些方法,远比吼孩子强。

好不容易把娃哄睡着了,赖床不起的问题又来了。

如果说人是铁,那床一定是磁铁。粘上了就得费点力气才能“扒拉开”。

但孩子要上幼儿园啊,不能总迟到啊。

在反复温柔式叫床没用后,妈妈开始忍不住了:

▶惯用句式:“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我说多少遍了!”

但实际上,孩子赖床不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太晚睡,另外和家长叫起床的方式也有关。

所以,家长应该:

① 规定孩子的睡觉时间,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② 在叫孩子起床前先开灯,然后再温柔坚定地告诉孩子该起床了。

③ 最好提前5或10分钟告知孩子“还有X几分钟就要起床啦。”

④ 和孩子换个位置,交给孩子叫自己起床的任务。

俗话说,冬眠不觉晓,被窝离不了。大人有时也会赖床,更何况孩子呢?

与其抱怨“孩子每天都赖床!真是够了!”不妨换个角度想“没事,妈妈陪你说说话,帮你清醒。”

和娃斗智斗勇的一天,始于起床,陷于刷牙。

给孩子刷牙好比是一场追逐战,娃各种磨蹭,又哭又闹,场面堪比杀猪!

每次为了让孩子刷牙,老母亲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软磨硬泡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刷牙,终于......

▶惯用句式:“哭哭哭,就知道哭,哭也没用!”

孩子不愿意刷牙,很可能是最初教孩子刷牙时方法不对,不愉快的体验让孩子对刷牙没好感。

另一方面,孩子并不知道不刷牙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家长们应该:

① 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

② 适当带孩子看一些关于不刷牙后果的视频,这招孙俪娘娘亲测有效。

③ 还可以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尝试“角色扮演”,模仿牙齿的声音和孩子对话,让孩子逐渐接受刷牙这件事。

比如:小主人吃了什么好吃的,整的我浑身都是细菌,痒死了痒死了......我要洗澡澡。

掐指一算,哄睡、起床、刷牙这些事都摆平了,总算不用吼孩子了吧?

不,你想多了。

如果把带娃的这一天比作一场游戏,那打败了前面的小怪,终极大boss也要来了。

是的,辅导娃写作业这事最上头。前有妈妈辅导3年级儿子数学题,被气到心梗:

来源:人民日报

后有宝妈气到抓狂,外婆笑说“哈哈哈哈你也有今天!”

来源:人民日报

温馨提示各位“勇士”,辅导作业前还是先把药掏出来吧......

▶惯用句式:“我说了多少遍了!啊!笨死了!”

其实,孩子也想写好作业,也不想惹爸爸妈妈生气,不想自己总是挨骂。

磨蹭有时是因为宝宝能力不足;太过追求完美;对事情不感兴趣;缺乏时间观念。

回想自己小时候,对一道题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家长们应该:

① 及时示范,学会放手,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试错,不要吝啬鼓励。

② 别对孩子要求太高,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③ 尽量把事情变的有趣些,并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④ 建立时间观念,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规划。

⑤ 用了都说好的“防吼”方法,仅供参考:

看到这里,科大大知道你一定想说:妈妈太难了!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时,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更说明:

你在进步,你在努力让自己在育儿这件事上少踩坑,你在寻找改善情绪的方法,又或是合适的情绪宣泄法。

值得庆幸,事情已经在往好的方法发展了。

当你下次想吼喊孩子时,请记住最伤孩子的不仅仅有拳头,还有舌头。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