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正当时!这样吃才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0
导读

』 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的寒冷,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所以有些动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耗散。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

苏州已入冬

俗语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意思是在冬天通过调补

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

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

中医认为

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

天气越来越冷了

是该考虑一下冬令进补的话题了

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活动

春夏为阳,气候较热

秋冬为阴,气候寒冷

人亦随四时气候的变化

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黄帝内经 四季调神大论》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的寒冷,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所以有些动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耗散。

自然界的动植物

特别是谷物类植物

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

人类到了冬季

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

此时服用补益食品、药材

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

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常用的补益类药品和食物

根据其性质分为滋补类、清补类和平补类

因而中医的补虚法也有滋补

清补和平补的不同

而在冬季则以滋补、平补居多

滋 补

就是服用具有滋腻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鹅、鸭、鳖、 海参等;滋补药物有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等。由于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调治作用。不过,在服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适量服食,不要过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平 补

就是服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补品补药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蓄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但是在冬季进补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戒乱进补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补而戒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补而戒偏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外感戒补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戒以贵贱论英雄

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戒惟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以上内容摘录自相关健康知识栏目

本文素材由苏州市卫生监督所提供;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