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避免带出“熊孩子”,这些方面尽量要注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18
导读

在这起事件中,正是因为孩子无视纪律,没有秩序感,所以在走廊乱跑乱撞,这才引起祸端,而孩子父母在事后没有提及自己责任,反而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店家和服务员,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就可以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没有规则…

你最讨厌哪一种人?

其实对于这种问题,回答数最高的一定是是孩子,因为虽然有些孩子的确很可爱,然而更多的“熊孩子”却令人欲哭无泪、头疼不已。就在前不久,朋友就曾遇到过令人讨厌的“熊孩子”,当时他正在排队买小吃,结果有个小孩笑嘻嘻地跑过来,把手上脏兮兮的巧克力黏液抹在朋友的裤子上,裤子顿时脏了一大片。不等朋友反应过来,孩子就跑得没影了。

朋友当时气氛不已,生气地说碰到一定要好好教训一顿,像这样的孩子一定缺乏家教,看来孩子父母也不怎么样。朋友知道孩子淘气捣蛋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他自己却犯了相同的错误,因为朋友已经有个三岁的小孩子,因为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也往往表现得目中无人,做什么事显得无法无天。其实每个人都懂得“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熊家长”,但最后自己却成了“熊家长”中的一员而不自知。

在《看看新闻》上曾有这么一个消息,河南郑州一先生喜提新车,然而新车还没开都就便遭了殃。张先生将新车停在了小区停车位,然而没两天他去开车的时候,却发现一个小孩子正在车上乱涂乱画,立马上去抓住孩子。对于这个“熊孩子”,张先生理智克制,拎着孩子要去找孩子家长,然而孩子去立马号啕大哭起来,孩子奶奶看到后立马“护犊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口咬定是张先生欺负自己的孙子,甚至要求张先生必须赔偿医药费。好在小区有停车位,不然张先生真的百口莫辩。

家长的蛮不讲理成了“熊孩子”的避风塘,孩子们在这种安适的环境中更加肆无忌惮,当孩子长期以往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成长的话,就会极度缺乏敬畏意识,这也将导致孩子做事不计后果。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如果一旦有孩子被人讨厌,被安上“熊孩子”的标签时,那么毋庸置疑,一定是孩子家长的错。

对于如今社会而言,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从素质看人品,一个没有素质的孩子很难交到朋友不说,哪怕最终考上大学,出来后就业却也会成为难题。比如之前曾在高铁出现的霸座男,也正是人们讨厌的“坐霸”,虽然他是韩国名牌大学博士生,然而其恶劣的品性却令他难以在社会站住脚跟。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孩子要求严格,更应该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要因为自己错误的行径而影响孩子。当孩子在初次犯错的时候,家长变应该及时制止,而不是觉得“他还只是个孩子”从而从宽处理。只有在孩子初次犯错时严格纠正,孩子才会正视错误,避免一犯再犯。

那么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需要建立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之前西安某小区内,有小孩子在电梯内撒尿,直接导致电梯短路。这不仅仅是孩子素质和家教问题,这种危险行为甚至会对自己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而孩子这样做便是因为他没有是非观,从而不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做。

孩子没有建立是非观,往往出在家长身上。2017年8月份,武汉一地铁上,一个母亲让自己的孩子就地撒尿,事后也没有处理,导致尿液在车厢流淌,乘客无奈只能纷纷避开。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一阵热议,网友们纷纷谴责这位母亲的做法。试想一下,母亲都能让孩子在人满为患的地铁撒尿了,孩子怎么还能不会再空无一人的电梯撒尿呢?家长的这种错误做法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因为没有是非对错的界限,导致做事不计后果、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孩子素质差是在所难免的。

家长除了需要为孩子建立是非观外,还需要让孩子具备秩序感,让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

一旦说起秩序观,就不得不说起上海浦东区一起热门事件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家火锅老店内,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到这里吃饭,并放任孩子在走廊乱跑乱撞,结果不小心撞到了端着热汤的服务员,直接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时候家长索赔29万,并声称“谁家孩子被烫伤不值这个数”。

在这起事件中,正是因为孩子无视纪律,没有秩序感,所以在走廊乱跑乱撞,这才引起祸端,而孩子父母在事后没有提及自己责任,反而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店家和服务员,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就可以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没有规则意识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具备秩序感,不能任由孩子胡闹。树立孩子规则意识,并不是禁锢孩子,也不是说让孩子不自由,而是完全为了孩子安全着想。试想一下,面对不守秩序的孩子,当他站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对面时,他要是闯过去了,将会是怎样的后果?到时候家长又得去怪谁呢?

最后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共情能力,让孩子能为他人着想。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虽然情绪并不相通,但是替他人着想的能力却可以培养,当孩子站在对方立场替别人考虑的时候,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做出错误的事情。比如说之前被“熊孩子”抹脏裤子的朋友一样,如果孩子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知道别人会因为这样的恶作剧而生气,那么孩子也就不会去抹脏别人的裤子了。

培养孩子共情能力,能够让孩子去了解和理解他人,也是帮助孩子融入别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共情能力同样能帮助孩子交到朋友,在孩子长大工作后,与同事相处也能更加融洽,毕竟避免养成“熊孩子”,反而对日后生活大有裨益。

想要避免带出“熊孩子”,一定要避免变成“熊家长”,家长每日三省吾身,做好榜样作用,再利用以上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