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道歉了,你为啥不原谅我?”“凭啥你道歉了我就得原谅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3
导读

告诉孩子,原谅的权利不在犯错一方,而在受伤一方 在南方当老师的朋友曾和我聊过这么一件事,他是小学的班主任,班上有两个孩子经常发生矛盾,一个矮胖儿,一个瘦高个。 可后来事情却不对了,矮胖只是道歉却依旧是不…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昨天下午天气还算不错,虽然有些冷我还是带着女儿去楼下透了透气,和我们一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廊道里已经聚集了一些家长,凉亭里几个小家伙正在一起玩耍。

小锦鲤也跑过去和他们一起玩。我则和宝妈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没一会儿,孩子那边突然传来争执声,还有小女孩的哭声,刚转过头,就见小锦鲤向我跑来。

我问孩子怎么了,女儿怯生生的说“大宝又欺负人了。”说完给我指了指那边,我循声看去时大宝妈和萌萌妈已经过去了,看样子起争执的正是大宝和萌萌。

之后我弄清事情的原委,大宝欺负萌萌,把萌萌推了跟头,还用石头把萌萌额头打了个包。大宝妈很生气,厉声呵斥儿子,孩子意识到母亲生气了,连忙对萌萌说“对不起。”

结果萌萌捂着头哭嚷道,“道歉我也不原谅你!你总欺负我,我为啥要原谅你!”这话一出两个家长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一个呵斥女儿不懂事,另一个被母亲揪着耳朵道歉。

但是显然,小男孩并未当回事,还偷偷的朝萌萌挤眉弄眼,更委屈的是萌萌,明明是对方欺负自己,母亲却责怪自己,仿佛自己才是欺负人的一方,而对方是“受害者”。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本来是自己挨了欺负,结果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道歉似乎你就应该原谅对方,不然就是你小气。

甚至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像上文中萌萌妈一样,既然对方道了歉就别揪着不放了,在他们眼中孩子的感受还没有面子重要。

这并不是一个母亲该做的。

你道歉,我可以接受,但是同样我也有拒绝的权利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是一个84岁的高龄老人托节目组寻亲的故事,寻找自己28年没联系的孙女。然而当节目组找到孙女儿时,孙女却拒绝相认,只是说等老人临终会去看一眼。

这时观众都非常不理解,觉得这个孙女太狠心了,奶奶都84岁了,过去28年了还有什么恩怨矛盾是不能化解的呢?

可后来当记者得知,孙女的父亲28年前意外离世,奶奶为了争夺赔偿的抚恤金和儿子的房产,竟然狠心的将儿媳和孙女逐出家门,没有丝毫同情,28年来人有母女自生自灭。也从未出手帮忙。

而如今自己老了,又听说孙女事业有成,日子过得红火了,这才想到找孙女和解,让孙女给养老送终。

更有趣的是,当记者向老人求证这些事情时,老人却顾左右而言它,称不知道和他们有什么矛盾,自己这么大年龄过一天算一天了。

众人看到这里,也都理解了孙女的行为,清楚了她对老人的怨恨,并且支持她不原谅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这种“神逻辑”的确实太多太多了,“我都道歉了,你凭什么不原谅我?”“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计较什么?”“我都说了我的错你咋还生气呢?”

在我们印象中,教育孩子其中以一条很重要的标准,知错能改,很多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可笑的是,这种理解、明白往往是流于表面,嘴上知道“道歉”,行动上却不一定怎样。

“知错能改”的近义词是“亡羊补牢”,其意再明显不过,“知错”不光是嘴上说说就完了,而是要发自真心、发自肺腑的,并且采取实际行动去弥补自己的错误。

道歉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完事了,那样的道歉不值得被原谅。

告诉孩子,原谅的权利不在犯错一方,而在受伤一方

在南方当老师的朋友曾和我聊过这么一件事,他是小学的班主任,班上有两个孩子经常发生矛盾,一个矮胖儿,一个瘦高个。

矮胖力气大,脾气大,经常欺负瘦高个,朋友教育了几次效果也不行,每次发生矛盾,矮胖一见朋友怒了,会立刻态度诚恳的给瘦高个道歉,起初瘦高个也会真心实意的说一句没关系。

可后来事情却不对了,矮胖只是道歉却依旧是不是的欺负瘦高个,一但到了找老师的程度矮胖很会审时度势,立即开口道歉,瘦高个即便不情愿也只能“原谅”对方。

后来朋友看出了端倪,找来了双方父母, 最终事情才得以告一段落。

为什么欺负人的男孩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瘦高个?因为在他看来,我道歉了,以为这件事翻篇了,我给你道歉,你就得原来你给我,否则就是你的过错了。

这种观念多半是家长灌输的,他们只想让孩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却忽略了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错就改”,并且他们误解了一件事情,原谅不原谅,决定权在受欺负的一方。

所以,孩子挨欺负了,原不原谅对方的决定权在孩子自己,而不是一定要接受对方的道歉。如果不接受对方道歉,那么是有权利拒绝原谅的。

告诉孩子,首先应该爱自己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只有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怎样爱自己,下面这几点是关键。

1、允许孩子“自私”

有些家长总喜欢告诉孩子要大方,懂得分享,别人道歉要原谅,可却从来没告诉孩子自己的委屈该怎么倾诉。怎么让孩子自己过得舒服却从未教过。

前阵子有个报道,父亲带儿子去河边玩,结果儿子和另外一个男孩不小心双双落水,父亲想都没想就跳下水救人,并且略过了另外的男孩儿,直奔自己的儿子。

最后两个孩子都被救上了岸,陌生的孩子却成了植物人。这个父亲遭到媒体曝光,引发众人疯狂指责,这个父亲出面回应,“我没那么伟大,我就是父亲,宁可被说自私我也不想因为后救儿子而愧疚一辈子。”

放弃自己的孩子先去救别人的孩子?抱歉,我做不到。

为人父母,我们也应该这样教育孩子,只要不违背法律和人性,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崇自己的内心,自私一些又何妨呢?

包括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自己不想原谅就不原谅,没必要为了面子而让自己的内心过不去。

2、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

隐忍是一种坚毅的性格表达,也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但是,隐忍是有前提的,不是什么事情都应该隐忍的。

孩子在受到欺负时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说“不”,并且懂得表达发泄自己的愤怒,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阻止别人的欺负,赢得他人的尊重。

3、学会拒绝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拒绝,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要为了顾忌所谓的面子而违背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同学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应该如此。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向你提出一个要求,但这件事超出了你能承受的范围,或者这个要求让你很不舒服,那就直接拒绝。

被拒绝的一方可能会生气或者不爽,但你没必要因此愧疚,因为他们也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而真正在乎你、对你好的人会替你考虑,在提出请求前会换位思考。

最后,我们作为家长,爱孩子不应该有前提,同时应该正视孩子,更不要总是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谴责孩子,让孩子活的更舒服,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更重要。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