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起兵仅一年便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却持续八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61
导读

所以安禄山虽然死得早,但他“后继有人”,安庆绪,史思明,史思明他儿子等人的“前赴后继”使得这场战争持续了近8年。 当哥舒翰兵败后,安禄山都要笑疯了,他原本攻不下潼关,有退兵的打算,但是玄宗千…

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 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胡人安禄山自范阳起兵,携三镇之兵及依附胡人部落之兵共计15万余人,由北及南,浩浩荡荡而来,唐朝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内战。

这是唐王朝的一场浩劫,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被波及,盛世大唐由此走向衰落。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

由于这次暴乱的始作俑者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因此得名“安史之乱”:而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这场战乱虽然由安禄山发起,不过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安禄山就已经死掉了。当时安禄山眼疾复发,近乎失明。同时他在立储之事犹豫不决,想废长立幼,弃次子安庆绪而改立幼子安庆恩,安庆绪因此心忧如焚时刻担心被废。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夜,安禄山被安庆绪安排的宦官李猪儿弑杀。然而,即使安禄山身死,这场动乱依旧持续了八年之久。

安禄山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扛起了反叛大旗,继承大燕皇帝。不过这安庆绪能力不行,虽然心狠手辣,杀了父亲取而代之。但对于下面并不能像安禄山那样令行禁止,许多人都不服他。其中带头的就是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最终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称“大燕皇帝”,继续作乱。

说来也是有趣,这史思明的命运和安禄山是何其相似,它座皇帝没多久也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而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内讧之下,叛军也逐渐离心分裂,安史之乱终于在公元763年结束。

所以安禄山虽然死得早,但他“后继有人”,安庆绪,史思明,史思明他儿子等人的“前赴后继”使得这场战争持续了近8年。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战争能持续这么久,唐朝方面也是有责任的。毕竟反叛战争的产生,需从统治者和造反者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后期治理国家变得越来越昏庸。这原本就为唐朝的衰弱和造反埋下了伏笔!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长年的昏庸无道,致使百姓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既使安史之乱不发生,也会有其他的造反事件发生。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反叛军的实力不算强大,15万人的力量并不足以祸乱整个大唐。可是此时的唐朝政府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

而在潼关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可哥舒翰还是败了,二十万唐军精锐付之一炬,一代名将哥舒翰也因此晚节不保,最终国都长安陷落,唐王朝名义上算是“亡国”。

而且唐朝后期,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 大家谁都不希望在剿灭了反叛军之后,被自己的政敌落井下石。就拿睢阳之战来说,张巡坚守睢阳城十数月,援军竟然寥寥无几。真的十无兵可派吗?那可不见得,江淮流域唐朝屯兵可不少。

当然,还有君臣的不信任。比如安禄山造反后,叛军势如破竹,大有直取东都洛阳的趋势。玄宗当时还不知道安禄山叛军的厉害,傻乎乎的派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去洛阳募集新兵抵抗安禄山。其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悬念——唐军被打得大败。

其后,封、高二人率残兵退回潼关,想借助潼关之险,防御安禄山。然后等援军抵达后,出关消灭安禄山。但是唐玄宗爱怀疑文臣武将的毛病在这个时候犯了,他怀疑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忠诚度,便在奸臣的蛊惑下,将二人斩首。

斩了封、高二人后,玄宗让名将哥舒翰继续守潼关。可是没过多久,玄宗又开始怀疑哥舒翰的忠诚度。任凭哥舒翰如何力辩,就是逼迫哥舒翰出关迎战安禄山。其结果又是无悬念,哥舒翰被打得大败。

当哥舒翰兵败后,安禄山都要笑疯了,他原本攻不下潼关,有退兵的打算,但是玄宗千里送人头,以近乎于二逼的方式把潼关拱手让给了他。这种美意他岂能放过?于是安禄山大军西进,攻下了长安城。

后来继位的唐肃宗和他爸爸一个样,非常多疑。安禄山被杀后,叛军的二号股东史思明宣布降唐。叛军仅剩安庆绪一支。叛军的士气一落千丈,俨然有土崩瓦解之势。这个时候只要唐军加把力,消灭安庆绪,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结果他害怕节度使割据,胡乱指挥,让十个节度使各自为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相扯皮,局面一团糟糕。早先降唐的史思明听说此事后,立即就起了兴致。他敏锐的判断出,现在的唐军就是一盘散沙,虽然人多,但凝聚不起战斗力。此时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最终十大节度使,近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于是乎,史思明接过了天宝之乱的大旗,又是数年的腥风血雨。

正是这些不团结,导致反叛军的势力就变得越发的壮大,难以收拾残局。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安史之乱结束之际依然还在发生,很多人可能昨天还是反叛军的小头目,今天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唐朝政府的节度使 这就叫养虎为患。

招降政策虽然暂时平息了一部分的战火,但是却让一部分的反叛军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些反叛军,都不是安分守己之辈。只要有了一丝风吹草动,他们又会揭竿而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