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搜狐号 关注睢县更多故事
水族同胞在睢县云腾演出 黄业波摄
水家研究会副会长杨秀龙 书写水文
居住在云贵高原地区的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中原古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大约在殷商之后,水家先民从中原睢水流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为主流,南北民族融合的二元结构形式,水族社会保留着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浓郁文化遗存。如今,外迁三千多年的水族后裔回归河南睢县,与睢县人民共追发展之梦。
睢县处于古睢水流域的核心地带,是中华文明、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近几年,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县与河南省睢县两地交流、交往日益密切,访亲寻根往来不断,河南(睢县)云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落实中共睢县县委打造睢县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与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家学会、贵州民族大学水族文化专家联手在云腾生态农庄内建设云腾水族风情园。为此,睢县云腾水族睢源农民艺术团应运而生,演员全部来自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村民,其表演节目、内容堪称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2017年以来,睢县襄园、北湖公园内,乡间农村……,铜鼓、芦笙、原生态水族歌舞表演成了中原水城一道靓丽风景。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水族青年男女精湛的表演,仿佛把人们带入云贵高原水族村寨,享受魅力四射、原汁原味的水族文化,感触跨越时空的远古中原文化活化石再现老家睢县……
凡是涉及水族生产生活及文化类的用语,无不打上“水/睢”的烙印。水书称“勒睢/泐睢”,水家人称“人睢”,水家房屋称“干睢”……水语“睢”的读音语义千古不变调,根植于每个水族人的文化意识之中。
作者与 杨秀龙合影留念
近日,笔者走进河南睢县云腾生态园的中国水族记忆馆,琳琅满目的展品让我目不暇接。展厅中有一奇特的风景,一位老先生正用毛笔书写着奇异的文字,吸引我走进观看。我仔细端详那奇异的文字,文字与汉字相似,又不是汉字,里面透着一种神韵,似懂非懂。老先生和蔼可亲,热情自豪地向我介绍说:“我是水族人,我写的是水族文字”。老先生的话更吸引了我,与老先生细细攀谈起来。
老先生叫杨秀龙,今年68岁,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贵州省水家研究会副会长。2017年应睢县云腾生态园的邀请来到睢县。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殷商时期水族先民从中原以睢县为中心的古睢水流域辗转南迁,现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其中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我国水族的主要聚居地。睢县是“睢”人即水族的发源地。近年来。睢县云腾生态园与贵州省水家学会合作创建中国水族记忆馆,让水族文化重返故土睢县。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族古老的文字称“水书”,水书被誉为象形文字、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类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2006年水族的水书、端节、马尾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文字
杨老先生又带着我参观水族展品,有水族服饰、书籍、字画等。水族服饰谦恭含蓄,颜色上以蓝、白、青为主,色彩浅淡素雅,朴素、大方、实用;水族书籍介绍了水族的风俗、礼节、图腾、饮食、文化等;水族字画形象、生动,内涵深刻,博大精深,彰显了水族先祖的智慧。看到字画,擅长书法的杨老先生兴致特别高昂,他介绍说,比如汉字“家”这个字,水书写法很形象,房子下面有几个人,这就是家。我深有感触,水书的写法与汉字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属同根同源。说到高兴处,杨老先生提笔挥毫写字一副赠送给我,寓意吉祥。这副字水书和汉字都写着“家和业兴”。“我们本是一家人啊!”我紧紧握住杨老先生的手说。
云腾生态园的经理郜长富又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了云腾生态园的万亩桃园、梨园、荷花池等美景。我们边走边聊, “睢水同根,在睢县建设水族生态小镇不仅是睢县和三都水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睢水同根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郜长富深情的对我们说,睢县云腾生态园与贵州省水家学会联合打造云腾水族综合体,紧紧围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田园社区、健康养老、水族文化展示六项内容进行建设,并在贵州省三都县组织水族歌舞团来睢县安营扎寨,让水族文化回归故里,使睢、水人民同步前行!担负起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水族同胞在睢县农村演出 黄业波摄
水族同胞在睢县演出 黄业波 摄
水族同胞不远千里来到睢县寻根问祖,把远古的水族文化带回睢县,让水族文化在水族发源地重放光彩。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吴昭霞 胡玉超
责任编辑:乡村都市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