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明毛体书法:唐诗300首第一集五绝之二十七李频 《渡汉江》
《渡汉江》
唐代: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书法作品
注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赏析
【李频】:1982年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作者标注为“李频”。一说作者为宋之问。
【汉江】:汉水。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李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此诗一说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另一说,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宋之问贬为泷州参军。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706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
《渡汉江》,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