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上《百家讲坛》的人,多半都是很有学术涵养的人,比如马未都、易中天、于丹、蒙曼等,都是学术背景过硬的人。可是,马未都、易中天、于丹、蒙曼等人,有一点不及孔庆东,他有一个“绝活”,让人很是佩服。
由于孔庆东的这一绝活,也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节节攀升,他也获封《百家讲坛》“开坛元勋”的殊荣。孔庆东的这一“绝活”,究竟是什么路数?
孔庆东其人,还是很有点背景的。他的祖上是孔夫子,到了他这“庆字辈”,孔庆东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孔庆东本人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学术功底相当扎实。大家也不想想,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身上没点故事怎么能在江湖上混?
因而,孔庆东作为孔子第73世孙的身份,让他很是受用。所以,孔庆东一出场,大有刘备“我乃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派头。
孔庆东也不是吹的,他在北大中文系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孔庆东的师承关系很是耀眼,他硕士是钱理群带的,博士是严家炎老先生带的,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道的。毕竟,钱理群、严家炎两位老先生,那都是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
基于这般师承关系,孔庆东北大毕业后就留校任教,成为北大根红苗正的教授,可谓是传承有序的典范。孔庆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杂文方面很有点鲁迅遗风,在没有上《百家讲坛》之前,孔庆东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孔庆东生活中特立独行,连研究方向也是别具一格。其他教授研究的无非唐诗宋明清小说,他研究的是当代武侠小说。由于这一层学术背景,有着雅俗共赏的特质,让他成为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孔庆东在《百家讲坛》上露了一手“绝活”,他讲东西不用演讲稿!
没错,你没有听错,孔庆东讲课从来不用演讲稿!一般来说,上《百家讲坛》的专家学者桌子上都会放各种各样的演讲稿。比如马未都、易中天等人,在《百家讲坛》讲课,头总是时不时的低下去看看演讲稿,看起来很不自然。
孔庆东人家就是不一样,不看演讲稿直接开怼,让演讲稿成了一种摆设。大家可不要误会了孔庆东,认为人家是在“装酷”。实则不然,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背后是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强大的记忆力来支撑,这些可都是硬功夫。
大家可能会说了,易中天、马未都在平日里都是侃侃而谈,尤其是马未都在专属的脱口秀中,一个人一张桌子就搞定,他很轻松的就搞定了,同样也不用看演讲稿,为何上了《百家讲坛》就要看演讲稿?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与孔庆东讲的内容有关。首先,马未都所讲收藏与易中天所讲三国,都是要求学术常识性错误不能犯。特别是马未都讲收藏,多少人都是看了马未都讲收藏才开始对收藏感兴趣的,所以根本不允许出现常识性错误。
孔庆东则不然,他讲金庸武侠小说也好,还是鲁迅也罢,大多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他敢脱稿演讲,一方面是为了放松,另一方面确实是研究得足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