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我们常说家庭氛围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乐融融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大气沉稳,性格乐观,而硝烟弥漫的家庭则会把孩子养得畏首畏尾、自卑胆小。
但很多家长却没把这事当回事,因为夫妻之间的情感问题,影响了孩子。
女儿半夜高烧却不停嘀咕:日记没写完。妈妈打开日记本后泪奔
蕊蕊7岁了,和妈妈生活,父母在她4岁时离了婚,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又或是想到自己悲惨的婚姻,蕊蕊妈时不时把气撒在女儿身上。
这天,蕊蕊用攒了3个月的早饭钱给妈妈买了一只唇膏,献宝一样的捧在手里,想送给妈妈。
结果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妈妈抓住了耳朵:“给你的早饭钱你用来买化妆品?小小年纪不学好打扮给谁看?”
蕊蕊觉得耳朵剧痛,求妈妈松手,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把口红重重地摔在地上,瞬间支离破碎,蕊蕊呜呜哭着,不敢说一个字。
半夜,蕊蕊发起了高烧,一直说着胡话:“日记没写完,没写完。”
妈妈着急地把蕊蕊送去医院,回家时看到女儿的日记本,翻开看却越读眼圈越红,最后失声痛哭:
- “妈妈,您不要打我了,看着您那么生气,我很难过。”
- “爸爸不要妈妈,我会好好照顾妈妈,但是妈妈总是生我的气,我真没用。”
- “妈妈明天生日,希望她喜欢这只唇膏,以后我挣了钱给妈妈买更好的。”
日记写到了昨天,写着女儿对妈妈的生日期待,可是妈妈毁掉了这份期待。
如果时间能倒流,蕊蕊妈希望能和女儿过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日,涂上女儿送的唇膏,一定很好看,可惜,回不去了。
家长总是冲着孩子肆无忌惮的发脾气,因为家长知道,孩子依赖你爱你,不会离开你,所以有恃无恐,可带给孩子的伤害却巨大,甚至不可逆。
●肆意打骂让孩子人见人嫌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脾气暴躁的家长会把暴躁的“基因”传染给孩子,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显露出暴躁的性格,这样的孩子要么没几个朋友,要么人以群分,身边也聚集着脾气性格较为极端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喜欢。
●肆意打骂让孩子学会说谎
为了逃避家长的打骂,孩子会学着说家长爱听的话,即使自己真的做错了也会用欺骗和隐瞒来误导家长,长久以往,谎话连篇、骗人成性,孩子的人品就毁了。
●肆意打骂让孩子自卑怯懦
“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真是欠揍……”“你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这些话很多父母都说过,打压、嘲讽、和别的孩子比较,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不停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畏首畏尾,自然就会怯懦自卑。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家长更不能视孩子为出气筒,打骂成长起来的孩子只会性格敏感,内心痛苦,对父母也不会有多深的感情。
●家长要学着控制情绪
有新闻报道,沈阳16岁少年在小区内放了8次火,只因老爸经常打骂,甚至常对他说“你迟早进监狱”,为了报复父亲,他就想“惹点事”。打骂也许会让孩子长记性,但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所以家长不要贬低侮辱孩子,更要杜绝打孩子。
●家长要学会听孩子说话
家长总喜欢先入为主,比如孩子受到老师责骂,家长只会觉得老师对,老师为什么不骂别人偏骂你?孩子的很多委屈就是这么来的,家长请先听听孩子的说法,至少让孩子把话说完再做决断。
●家长要学会照顾孩子自尊
孩子在3岁起就开始有自尊心了,纵使要批评惩罚孩子也不能在公众场合,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别把伤孩子自尊心作为长记性的借口和手段。
●家长要勇敢给孩子道歉
如果家长发现错怪了孩子,或是忍不住打了孩子,就别顾及面子,也别异想天开认为孩子会忘了,还是在第一时间给孩子道个歉、抱抱孩子、买个礼物,让孩子不再埋怨,心里这根刺才能拔了。
原生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很重要,宝妈们有没有一冲动就打骂孩子的习惯呢?如果有就立刻改变,别等到把孩子推远了,拽不回来了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