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承载着父母的目送,代代清华学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摇曳水木清华。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清华招生”陆续推出“亲友经验谈”专栏,让我们一起学习清华亲友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心得。
学生信息:杨鼎基,清华大学计算机类2019级新生,高中毕业于北京市第八中学
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2019年高考,孩子正常发挥,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开始了清华园内的大学生活。回顾五年的中学时光,孩子大概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
进入八中少儿班的最初两年,孩子学习完全不在状态,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弹琴、写小说、画漫画等兴趣上,脑子里天马行空,怀着极强的好奇心,执着于校园探险,各种淘气惹祸随之而来。
那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又气又急,无从应对,便向班主任老师取经。老师的一番话言犹在耳,“好奇心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学习不会有问题。”
我坚信,老师们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少儿班的孩子,经验必是十分丰富。心理上得到了宽慰,我的认识观念也逐渐刷新,开始支持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孩子作词作曲自创班歌,还把校歌改编成了钢琴曲,我就让他连续弹唱几遍,然后提出建议供他参考;孩子要报名参加学校的才艺展示,我就积极与他探讨并推荐一些曲目供他选择;孩子热衷于写小说给同学看,我就和他商量偶尔带回一两本让我也看一看,然后会指出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提醒他写作要字斟句酌。
这个阶段,我虽然也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并不过于强调成绩和排名。
成长伴随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间两年,孩子渐渐成长,小儿科式的淘气惹祸不再发生。
而各种兴趣爱好依旧,兴致不减,同时又开动脑筋,和同学一起设计各种课间小游戏,美其名曰为丰富课间生活,我也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慢慢的,我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对化学和物理开始产生了兴趣,也肯花时间去看相关的书籍并动手实验,但对其他科目依旧一带而过,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
爸爸陪孩子买了些化学药品,孩子动不动就兴致勃勃地做个小实验,还喜欢拉着我观看反应现象,我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会提醒孩子要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我感觉到,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有连锁反应的,只要稍加引导,个别优势学科就会带动其他学科同步提升,成绩也会有较大进步。
孩子是胖墩儿出身,对于技巧性以外的运动项目很不擅长,受益于八中的体育传统,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们开始鼓励和监督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就引体向上、游泳、跳绳等项目进行了强化练习,孩子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
高三:“青春期”的困扰与克服
少儿班的最后一年,也就是高三。全校高三年级统一作息,统一教学,统一测试,统一排名,孩子在学习上开始发力。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除了弹琴外,其他兴趣爱好已无暇顾及。孩子出现在家长视野内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提醒孩子一定要跟紧学校的步伐,在校自习的时间和内容一定要安排合理。经过各种复习、刷题、考试,孩子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一举进入班级和年级前列,这令我们十分欣慰。
但是,进入高三的同时,孩子“青春期”的困扰也开始了。这个不大不小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着实棘手,牵扯了孩子很大一部分精力。孩子情绪很不稳定,有时沮丧,有时偏激。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徐老师及时联系并指导我们,“宜疏不宜堵,少干预多引导,少埋怨多安慰”。
我开始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主动和孩子聊天并适时切入话题,如果孩子愿意说,就在聆听之后给出我的看法,如果孩子不愿说,我也不去追问,更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
高三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老师们全天候陪伴。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或行为不正常,班主任老师就会跟孩子倾心畅谈,用心引导,是老师,似朋友,更像慈父,我们身为家长,既感动又感激!
四个“强调”:从迷茫到自信
孩子的成长过程,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如何做好家长的过程。相信老师,相信学校,及时沟通,全力配合,我从最初的迷茫、纠结变成了最终的自信、笃定。孩子高考取得了695分的成绩,仔细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强调效率
该玩的时候就专心玩,该学的时候就专心学,不论做什么,都要集中注意力。不是让孩子利用好每一分钟去学习,而是让孩子利用好学习的每一分钟。
强调自控
几年来没有给孩子配手机,只是每周末的休息时间,允许他自由使用电脑三个小时,而不限制他用电脑做什么,直到高考,一直如此。也希望借此培养孩子自由与约束并存的意识。
强调均衡
对于高考的六门功课,不要求哪门功课成绩特别高,但是也不能有哪门功课成绩特别低,要争取每一门功课都能在较高的水平上稳定发挥。
强调裸分
高考前会有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和机会,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但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能存侥幸心理,不能满足放松,要立足于裸分进入理想大学,踏踏实实,努力不懈。正如清华招生老师说的那样,“心放平,按部就班,不求出彩,只求无过,结果不会差”。
孩子儿时形成的清华印象,从小学到中学,日渐清晰,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清华大学成为孩子的最爱。希望孩子在园子里不叹止于水之清木之华,而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尽情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图文 | 杨鼎基妈妈
封图 | 寇纪美
编辑 | 刘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