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儿咳嗽是因饮食积滞所致,捏脊疗法有良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95
导读

在治疗方法上,西医多采用口服助止咳化痰药或因其发热、咳嗽而采用输液治疗;中医认为,食积咳嗽属肺胃二经,临床上当肺脾并治,以消食化积行气、宣肺止咳化痰。 同时,还可配合刺四缝疗法: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食、…

提示:

根据门诊统计发现,儿科接诊的咳嗽患儿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所导致,而是因为食积内热所致。现在不少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患上咳嗽的孩子大多是平时过食膏粱厚味、煎炸之品,不知饥饱,再加上活动较少,导致膳食失衡而出现饮食积滞。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的生活条件尤其优越,常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家长放纵小儿过食辛辣煎炸、肥甘厚腻、生冷寒凉之品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或平素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为主食,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而形成食积。而停留于胃肠的食积,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可诱发多种小儿疾病。临床上由食积化热引发的咳嗽(包括支气管炎、肺炎)日渐增多。

食积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一般起病缓、病程长,除咳嗽外,多兼食积郁热的表现,且多数患儿先有食积表现,后发咳嗽。其咳嗽每于进食或感受外邪后发作,且以夜间或黎明为主。喉中痰多且吐黄痰,多伴有食积症状:如腹胀、不思饮食、口臭、手足心、大便干结或便秘、舌红、舌苔厚腻等。在治疗方法上,西医多采用口服助止咳化痰药或因其发热、咳嗽而采用输液治疗;中医认为,食积咳嗽属肺胃二经,临床上当肺脾并治,以消食化积行气、宣肺止咳化痰。中药内服,同时结合捏脊、扎四缝、穴位敷贴、刮痧等外治疗法。

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理论和小儿稚阴稚阳、皮肤娇嫩、感触灵敏、易于接受外界经气刺激的生理特点,临床上可以采取专门针对小儿的推拿手法,促进脾胃脏腑功能的恢复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比如: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运动,达到调整阴阳,使食欲好转,恢复脾胃功能的目的。行此法时,患儿取俯卧位,袒露背部。医者自尾端长强穴开始向上推捏至大椎穴,采用捏三提一法,反复操作3-4遍,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轻者自愈,重者可延长疗程。捏脊疗法配合提肾腧、肺腧、风门等穴位,治疗食积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效果明显。

健脾推拿具体为:采用健脾、运脾、养胃法则予以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运八卦,捏脊等手法激发经络之气,从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增强肺脏的功能,预防外感病的发生。

同时,还可配合刺四缝疗法: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是手三阴经经过之处,通过针刺该穴位,可促进胃的受纳,调理脾胃,通畅百脉,尤其对于治疗积食患儿有着重要作用。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儿科门诊主任-刘素文)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

获取更多靠谱实用的健康资讯

@大众卫生报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