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擒获关羽后,为何没人为他求情?孙权最终又为何要杀了关羽?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两个话题。
孙权擒获关羽后,还想留下他的性命。但是,孙权身边的人都不同意孙权的选择,一致要求杀了他。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为什么孙权想要留下关羽的性命呢?他还是从大局着想的。孙权是三国中使用外交策略最高明的君主。他通过外交,把曹操和刘备都玩弄于股掌之上。
他一边与刘备结盟,一面与曹操结亲。他始终执行着拉一方打一方的策略。他从来不把一方打得过狠,留有余地。这样,好为将来的策略做准备。
因此,在擒拿关羽后,他还是想留关羽一条性命。如果杀了关羽,就会跟刘备结下死仇。这样就不可能那么容易化解矛盾,他和东吴就要面对刘备的报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外交上处置稍微出错,东吴就会陷入灭顶之灾。事实上,在不久之后,刘备就对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被迫称臣于曹丕,再加上曹丕没有听从他的手下夹击东吴的建议,东吴才死里逃生。既然如此,那么孙权为什么还是要杀了关羽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是由于鲁肃的死。
鲁肃是东吴方面最坚决的联刘派。他清楚的明了,只有孙刘两个弱国联合才有可能对抗强国曹魏。这样才会有争夺天下的机会。于是,在鲁肃活着的时候,他致力于两家的联盟。
鲁肃为了大局,在周瑜死后,将江陵和周围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以使刘备能够实施他的《隆中对》计划。这样,两家共同北伐,就有成功的机会。可惜,鲁肃早死,在他死后,本身对鲁肃不满的孙权,还有他手下的吕蒙等人占了上风,定下了夺回荆州的决策。这样,关羽的命运就注定了。可以说,鲁肃不死,孙刘两家不会败盟,关羽当然不会死。
如今鲁肃一死,他这派的人树倒猢狲散,谁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替关羽说情呢?
第二,是刘备方面的所作所为过于恶劣,使得东吴上下,同仇敌忾。
赤壁之战本身是东吴为主力打的,刘备只是作为帮手参战。在战后,趁着东吴争夺江陵的机会,刘备袭占了荆州的江南四郡。而且就这江南四郡还是借了东吴二千精兵才拿下的。
后来,刘备和东吴协商,要来了江东四郡和南郡在江东的所有权。他拼命发展自己的实力,把江东搜刮一空,发展起一支大军。这他还不知足,又找东吴借来了南郡。等于一场赤壁之战,东吴耗费兵马钱粮,为刘备白白打了一场工。
这已经使得孙权和东吴上下十分气愤了,可是刘备方面还火上浇油。他们对努力弥合双方裂痕的鲁肃毫不感激,让鲁肃里外不是人。这样,鲁肃一方的人也认为刘备这一方人不可靠,难以信任。
再后来,孙权想要取西川,刘备强烈反对,说如果孙权要是取西川,自己就披发入山云云,使得孙权打消了念头。可回过头,刘备却取了西川,这一切气得孙权破口大骂。
刘备入川后,留守荆州的关羽更是变本加厉。他眼高于顶,根本不把东吴君臣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对东吴辱骂威胁。孙权向他提亲,他居然骂道,虎女怎嫁犬子。这更是让东吴上下对关羽恨之入骨。当关羽被擒,怎么可能为他说情呢?
第三,关羽的能力太强。
关羽的军事能力水平是三国将领里面一流的,他也是蜀汉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他训练率领的水军,是蜀汉中最有战斗力的。他凭借这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精锐人马,镇守荆州,让东吴倍感威胁。
在他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更引起了东吴的恐惧。最终东吴袭取荆州,活捉了关羽。
对蜀汉,东吴有个评价,那就是,蜀小国,名将唯羽。这说明东吴对蜀汉将领的评价,关羽是他们最惧怕的将领。既然抓到了,那怎么可能放虎归山,只有先杀了再说。这也是那么多人劝孙权杀关羽的原因。
第四,孙权已经做好了下一步对抗刘备的准备。
他联络了曹操,和曹操请降结亲。他的手下吕蒙也说,自己的实力足以对抗蜀汉。在权衡一切后,孙权认为可以无惧刘备的报复,下了杀关羽的决心。
由于上述的几个原因,东吴抓到关羽后,没有人为关羽求情,使得关羽死于非命。但是,关羽一死,刘备的报复不可避免地砸到了孙权的头上。最终,一场夷陵之战,使得孙刘两家两败俱伤,彻底失去了夺取天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