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年初 vivo 等品牌发布 5G 概念机,再是 6 月工信部发放给三大运营商 5G 商用牌照, 5G 的大幕正被徐徐拉开。今年10 月 31 日,三大运营商正式公布 5G 资费套餐。大半年时间过去,5G 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
而关于 5G 的讨论,也早已从流于表面的“5G到底是不是伪需求?”,逐渐过渡到“5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大众关注点转变的背后,既有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在 5G 上远超于欧美国家的推广力度,更有厂商不遗余力地进行研发投入,希望能借着 5G 重新定义市场排位。
但巴菲特的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市场竞争再好不不过: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后,在第一波消费者尝鲜后,“潮水”开始逐渐退去,“裸泳者”开始“现出原形”:5G 时代的第一波洗牌即将打响,芯片巨头的排位也逐渐发生变化。
外挂基带的短暂春天
回顾移动网络史,中国经历了从“看客”到坐上牌桌的过程。欧洲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主导 2G,日本则在 21 世纪初把持着 3G 的话语权,中国“虽迟但到 ”推出了自有 3G 标准 TD-SCDMA。
到了 4G 时代,中国通过主推的 TD-LTE 与全球同步开启 4G,并在此基础上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在人口红利的推动下,O2O、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共同为国民经济加速,“提费降速”的良性循环使得我国成为全世界 4G 体验的标杆。
这一切,为如今 5G 的全面超车提供了源动力。从 2013 年开始进行 5G 相关研究,到 2016 年开展技术试验,再到 2017 年开展 5G 第二阶段测试,以及 2018 年进行大规模组网测试,最后 2019 年正式启动 5G 商用,这比原计划的 2020 年商用提前了近半年。
领先全球的 5G 速度,使得芯片巨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带着厂商不得不将外挂基带的过渡方案匆匆落地到产品中。
何为外挂基带?简单来说是该款处理器的自带基带芯片的网络性能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在处理器之外再加一个基带芯片。比如,网络技术发生迭代,但芯片厂商处理器研发进度与其并不同步,或是技术限制暂无法将新一代基带封装于整个 SoC 中,而不得不给出的外挂方案。
在第一批 5G 手机中,中兴天机 10 Pro 5G 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便为了支持 5G 网络,在骁龙855 基础上挂载了高通X50 5G 基带。
外挂方案是最先一波5G设备的选择,但也有同期技术的局限。比如,外挂基带会占用更多内部空间,导致续航缩水、“三围”妥协,更在能效、信号、基站寻址速度等各方面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谁能率先落地集成 5G 基带 SoC,谁就掌握了比赛的输赢。
Exynos 980 的野望
率先拿下“首款集成5G基带SoC”桂冠的是Exynos 980。对于三星半导体而言,“厚积薄发”或许是对其这一波产品最好的形容词。
先说性能。Exynos 980 采用了 8nm FinFET 制程工艺,集成 2 颗 2.2GHz Cortex-A77 大核和 4 颗 1.8GHz Cortex-A55 效能核心。
关键在于 A77。作为 ARM 今年发布的最新的高性能核心,A77 延续了近几代 ARM 高性能核心的优异能效比,在 SPEC int2006 测试中,A77 不仅在同频性能方面较 A76 提升幅度高达20%,更在 Geekbench 4 中有近 20% 的提升,甚至内存带宽都有超过 15% 的提升。
换言之,在当下来讲,有 A77 加入才能说是稳住了一款旗舰处理器的基本盘。
常规的 CPU 性能是一方面,AI 性能更是成为旗舰 SoC 的另一大抓手,Exynos 980 内置的高性能 NPU 和 DSP,较上一代产品 Exynos9610 的 AI 计算性能优化了约 2.7 倍,拥有超过 5T 的 AI 算力。
这恰恰是瞄准了旗舰机在图形处理、性能优化方面有着极大的 AI 性能缺口。
重头戏则在于 5G。
上文提到,Exynos 980 是首款集成5G基带SoC,这仅仅是“做到”。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实现“做好”?依然需要数据说话。
5G 可实现最高 2.55Gbps 的数据通信,4G 最高可实现 1.6Gbps 的速度;4G-5G 双连接下载速度每秒最高可达 3.55 Gb。
初看这一系列参数或许并不惊艳,但行业的反应或许是最好的例证。不仅有厂商惊叹“如何最做到”,更有人表示这款处理器已经体现宣告比赛终结。
华为集成的双模基带与三星一样处于领先,但又有不外售和整体的产品节奏问题。但Exynos 980,将在年底投入量产。
综上,从某种意义上不难预测,Exynos 980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旗舰的首选的 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