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发现的传国玉玺,在袁术死后最终有没有被交回到汉献帝手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02
导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献帝起居注》记载,当时天子派遣一个叫徐璆的人将丞相的印绶交给曹操。 袁术后来走投无路绝望而死,借此契机,徐璆拿到了袁术称帝的玉玺,并来到许都交还给了天子,甚至此行还将自己原来…

本文为“句解《三国志》”系列第34篇。笔者另建立名为“文墨中的三国”的专栏,将辅助此系列。”

曹操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北征乌丸,除了彻底剿灭袁尚和袁熙的剩余势力,笔者个人认为此战可能还有深层的政治诉求。在所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只有郭嘉一人强烈支持曹操出征,也许不止是郭嘉“能力强”的表现。

北伐乌丸的最终结局

我们先把上一篇的尾巴聊完。袁尚袁熙从柳城逃跑后投靠了辽东太守公孙康,而这个人正是公孙度的儿子。早些时候,公孙康因天高皇帝远,对天子比较轻视。曾经将曹操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绶给了弟弟公孙恭。

曹操军得知袁尚袁熙的去向后,大家都劝曹操顺手把公孙康也给灭了,还能擒获袁尚兄弟。但曹操表示,自己刚刚“派人”让公孙康斩杀袁尚和袁熙了,就不用大动干戈了。

我们都知道,曹操有可能压根什么都没做。九月,曹操引兵离开柳城。没过多久,公孙康就杀掉了袁尚和袁熙与一同逃走的速仆丸等人,并把他们的首级献给了曹操。各位将领得知后咨询曹操为什么公孙康会斩杀二人?曹操表示,公孙康畏惧袁尚等人,但如果我强攻的话只会让他们齐心协力,如果我没有表示,他们自然就会自相残杀。

曹操十一月引兵到了易水地区,曾经的敌人代郡乌丸单于普富卢和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主动表示归降。

自此,曹操解决了乌丸方面的威胁,更是除去了袁氏后患。曹操在此时,有了更远的打算,他要慢慢从制度上着手一些事情。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回到了邺城。北方基本平定,曹操打算往南发展。面对南方多水战的特点,曹操建造人工水域训练水师。不久后,天子下令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制。六月,天子让曹操担任丞相。此举,在曹操政治生涯上成为一重要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献帝起居注》记载,当时天子派遣一个叫徐璆的人将丞相的印绶交给曹操。这个徐璆是谁?他有什么故事?其实在《三国志》中仅仅引用了《先贤行状》的部分资料,如果要还原此人,我们还应参考《后汉书》相关内容。

公开与董太后“叫嚣”

徐璆字孟玉(庶长子?待考),是广陵海西人。他的父亲是徐淑,官至度辽将军,当时在大汉边境上很有名气。徐璆年少时就博学多才并被召入公府工作,没多久就升为荆州刺史。

当时董太后的姐姐的儿子张忠在南阳当太守,这个张忠因为权势滔天,因此以权谋私贪污数额巨大。徐璆上任后,董太后还特意派人提点徐璆照顾张忠。徐璆这个人当时很不讲面子,竟然表示自己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国家,不敢领命。

太后得知非常生气,但干生气不行,赶紧将张忠召回京城担任司隶校尉,还对徐璆有所威胁。主要内容不用猜,大概就是提醒徐璆不要多管闲事儿。

徐璆很不识趣,在接管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天子上书揭发张忠贪污,甚至将相关证据“依法依规”报告给大司农。这还没完,他还要求荆州各郡县严查贪赃枉法之人,直接掀起了一波反贪风暴。至此徐璆名声大振。

中平元年,徐璆和中郎将朱儁一起前往宛县讨伐黄巾军获胜,这本应该是大功一件。但张忠劫后余生,联合阉党势力栽赃陷害徐璆,导致有功的他却因罪被召回,最终以免官的代价结束这次迫害。

不久之后,徐璆再次被征召为官并出任汝南太守,后转为东海相。徐璆在任上的工作,深得民心被广为称赞。

被袁术奉为上宾

献帝迁都许都后,徐璆因其名气被朝中征召,官职为廷尉。徐璆应召上路,却在半路被袁术劫持。在缺乏人才和支持的情况下,袁术将徐璆奉为“上公之位”。

徐璆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与袁术合作,甚至举出了龚胜和鲍宣的例子。其中龚胜拒绝与王莽合作绝食14天而死;鲍宣虽然曾被汉哀帝差点处死,但在王莽篡汉后依旧忠于大汉,最终被王莽杀害。

袁术闻听也不敢逼迫徐璆,没有杀掉他而是继续任用(史书没写任用,但如果是犯人的话应该无法轻易接近传国玉玺)。

完璧归赵

袁术后来走投无路绝望而死,借此契机,徐璆拿到了袁术称帝的玉玺,并来到许都交还给了天子,甚至此行还将自己原来在汝南和东海二地当官时的印绶一并带回。

到了许都,司徒赵温和徐璆打趣表示,您遭遇如此大难,还想着保存这个(汝南和东海二地的印绶)吗?徐璆答道,当年苏武困在了匈奴,也没有因此丢失七尺之节,何况我这方寸之印?

徐璆入朝后被封为太常,天子派他持节去拜曹操为丞相。

没想到曹操还挺幽默,竟然当即表示要将丞相大位让给徐璆。虽然这很可能是一个玩笑,但徐璆此时很懂事儿,坚决反对曹操的提议。

最终,徐璆在太常的位置上病逝。

看来,那一颗被孙坚发现的,被袁术用于称帝的传国玉玺,最终的确完璧归赵了。有意思的是,蔺相如手里拿的那颗,也正是徐璆归还汉献帝的“和氏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