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八路军定陶县委得到情报,盘踞在高庄据点的敌人正在换防,这是打掉这个据点的最好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军在高庄据点里修筑了五个炮楼,派出重兵把守,并强征全县民工,开挖了一条从菏泽,经高庄据点,再到曹县的南北走向的大型封锁沟,该沟宽深均有数丈,长达几十里路,使我抗日武装的发展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
军情紧急,县委书记杨用信亲自写信,请八路军定陶抗日游击大队给予支持,但是,由城东进入城西,交通员必须通过敌人不久前开挖的的封锁沟,该沟宽深均有数丈,而且沟旁官路上还有敌人不定时的巡逻。因此,若一无帮手二无工具辅助,单人徒手实难通过。所以,县委连续派出三名交通员,都没有成功,而且一人还不幸牺牲。最后,县委交通员小董自告奋勇,要求前去。这个小八路,当时年仅十三岁,但他苦大仇深,革命意志坚定,而且机智勇敢,聪明过人,多次单独完成过送信任务。
这天下午接受任务后,小董就穿上了那身执行任务时他常穿的露着棉絮的烂棉袄,找了根红薯秧子往腰里一扎,怀揣一把匕首就出发了。小董一路西行,大气不喘,三四十里路程就被他甩到了后面。在距封锁沟还有几百米的地方,他看到了沟那面的敌据点,就停止了前行,找了个隐蔽的地方静静地潜伏下来,等着天黑。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天终于黑了下来。很快,起风了。隆冬的寒风吹起,它加杂着刺耳的口哨一阵阵呼啸而来,伏在地上的小董身上不由地一阵猛的寒颤。但他那双机警的眼睛此时却目不转睛,紧紧盯着沟那边的据点,那里正有几个敌兵,一个个袖着双手,佝偻着身子,将脑袋深深地缩进领子里,背着大枪,不停地骂着鬼天气跺着脚在那里转悠。
天完全黑了下来,朦胧中小董看到那几个巡逻的敌兵再也抗不住严寒,终于停止了转悠,嘴里骂骂咧咧地钻进了乌龟壳。看着眼前的情景,小董心中不由一喜。但很快,他发现炮楼顶上的探照灯“刷”地打开了,一道刺眼的光柱摇摇晃晃向着黑暗的四周扫了过来。见此情景,小董并不着急,借着探照灯扫过的缝隙,他开始行动。只见他身子朝前轻轻一纵,向着封锁沟方向就匍匐爬去。会儿不大,已到了沟边,小董身子一滚,进了沟沿,接着他两腿下垂,身体缓缓下滑,“扑通”一声就到了沟底,还好沟底有一层厚厚的松土,并未摔疼。
稍事休息,小董发现沟上面并无动静,于是伸手从怀里掏出了那把匕首,在沟的西壁上挖了起来。深冬的冻土,坚硬异常,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小董才挖了十几个脚坑,而身上已经是大汗淋漓。正在这时,他听上面据点的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紧接着,传来一阵零乱的脚步声和骂骂咧咧的说话声,几个敌人巡逻兵朝着封锁沟这边走了过来。小董迅即停止了行动,静静观察着上面的动静。
很快敌人到了沟沿。就听一个敌人正嘟嘟囔囔的骂着队长:“奶奶的,恁冷的天,他在里面烤火,叫咱出来!这冰天冻地的,哪来的八路,巡逻个屁!”接着一道手电光在沟里一闪。小董身子一缩,正好躲进了沟角的阴影里。他紧握匕首,屏住了呼吸。一会儿,敌人的脚步声向远处走去。又过了一会儿,他听到据点的大门又“吱呀”一声--敌人回去了。
小董这边马上行动……终于,靠着手里一把匕首, 他挖出了向上攀登的阶梯,胜利翻过了大濠沟。然后,小董又躲过了探照灯的照射,靠着他的机警和对地形的熟悉,一路急行军,午夜时分,终于在刘庄寨找到了部队,向程书勋队长传达了县委的指示。2月,根据县委的指示部署,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委直属的县大队联合,经过精密策划,集中武装力量,一举打掉了敌人重兵把守的高庄据点,铲除了阻碍我部东进的最大障碍。接着,我军又拔掉了黄店东边的李阔据点—这是日军安插在定陶县最东面的一个大据点,由于它的拿掉,使周围的小据点失去支撑,纷纷狼狈撤去,很快这一带变成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