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虎》上映12天,齐聚了葛优赵薇范伟等一众大腕,单独拎出来其中一个都是能够扛票房的,结果目前才2亿多票房。单凭数据,就能说明一些问题。而小扒去看了片之后,2个小时,从头到尾,脑子里只有一个问号:你就给我们看个这种东西?没有文艺片的气质,没有商业片的姿态,整个2小时真是如坐针毡,整个只有两个字,无聊!好久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了!这真不怪演员,演员们都尽力了,如果非得怪,还是得怪我们这位编辑和导演大人李非。
《让子弹飞》后的姜文,基本就进入一个后期阶段了,《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这样的大众风评比较糟糕的电影。
这种糟糕风评的根本是什么呢?是姜文不再在意大众的感受了。自己玩大发了,比如《邪不压正》,彭于晏那个角色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物的生活逻辑了,也谈不上生动了,他只表示姜文的一种感觉,演员道具化了,姜文想让你屋顶上光屁股跑你就跑呗,你也不用管你为啥要跑,这个人物本身需不需要跑。
但是大部分观众逻辑还停留在生活逻辑,看剧情,看人物塑造。这就好比很多人认为毕加索后期的抽象画画的啥啊,还不如前期正统画画的好。好导演,有野心的,一定是追逐自我风格的,不管这个风格是否成功,而脱离大众的。
李非的问题在哪儿呢?在于他没有经历姜文的前面阶段,直接奔向姜文的后期阶段了。好比一个人,根本还没有走路,就要跑得飞快一样,根本基本功都还不扎实,商业片都还拍不好,就优越感爆棚的展示自我风格。
《两只老虎》李非也学着姜文后期的作品一样架空了人物逻辑和生活逻辑,整个电影人物的行为根本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推敲,严重的脱离观众的体验实际。葛优那个角色的行为是成功商人的正常行为吗?根本不是!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人家忙得很好吗?有空在这跟那弱智绑匪扯皮?
而绑匪那是正常的绑匪思维吗?也根本不是!人家让你帮忙找最爱,你就帮忙找?这个事件拖得越久,你自己小命越不保好吗?你学姜文,你得有姜文的才华啊。《邪不压正》吧,虽然彭于晏的角色经不起人物性格逻辑的推敲,不生动,但是这个电影绝对不无聊,因为姜文的叙事节奏杠杠的,对画面感的操纵,能每一幅画面定格,彭于晏在屋顶飞跑的电影镜头非常具有美感,配乐也让人印象深刻。
换句话说,即使故事情节单薄,不符合生活,可能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但是姜文的形式做得很漂亮,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愉悦感。但是到了李非这里,只剩下两个字,无聊。
不知道李非是太狂傲了呢,还是什么,他选择了很难的一种电影拍摄方式,主要靠“对话”推进的电影前进,没有什么别的表现形式,开头葛优和绑匪聊,聊完了换成绑匪和赵薇聊,聊完了又回到葛优和绑匪聊,聊完了葛优绑匪又去跟范伟聊。
这种聊天,简直把观众给聊得要睡着,也很难体现电影特性,很欣赏李非的姜文就说过,电影,movie,它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艺术,“动”起来。
这种你要想聊得观众不出戏,有耐心,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本子有深度,聊的内容,引发观众思考。但是《两只老虎》的剧本立意就是个心灵鸡汤啊,你聊来聊去聊个啥啊。
第二,你要好笑,不停的丢段子,出笑点,才能让观众坐得住。我想李非肯定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找了葛优。但是,他很明显的搞砸了,为啥呢?葛优的搞笑,不是靠频繁的丢段子的搞笑。
葛优的好笑是“笑中带泪”的那种搞笑方法,剧本扎实,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面展开,这时候葛优忽然幽幽的来那么两句,这会引发观众的笑点。葛优的笑点是在生活中挖掘的。
像李非这种把剧本完全架空了,让葛优面瘫式样的不停的说说说,就很话痨很烦。这个角色我觉得换沈腾都比葛优好笑点,当然,也不会很搞笑,本子太差了。
这个电影,我真是看得如坐针毡,下一次也请导演步子不要迈得太大了,可惜了这些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