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培养孩子是父母们要付出很长时间和艰辛来做的一件事儿,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来自父母任何的勾勒都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所以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更加推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有些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劳动的意识,让孩子在劳动当中学会独立。
前不久在日本有一个小女孩火爆了网络,原因是因为女孩仅仅只有4岁,但是在做家务的时候却能和大人一样得心应手,无论是在洗衣服,穿衣服还是在做饭,4岁的女儿都做得非常优秀。
小女孩的妈妈将这些都通过照片记录下来,传到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普遍叫好,毕竟年龄还如此小的女孩子,却可以做到很多大人都不会做的事儿,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相反,有些家庭当中孩子被捧得像个国宝,不用自己洗衣,也不用自己吃饭,父母舍不得孩子做任何家务。这就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区别。
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劳动呢?
首先5月1号是大家都知道的劳动节,既然有这样的节日就说明劳动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人类之所以可以发展成为现如今的高智商动物,就是因为劳动。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劳动是可以促进人类大脑的发展的。
当你的孩子在学校因为功课而烦恼时,是需要对大脑进行放松。这时候让孩子休息片刻,放下手中的笔,做做家务,劳动一会儿,孩子就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劳动和玩耍是不一样的性质,玩耍可能会让孩子的心情变得躁动,而劳动则不会。所以劳逸结合就可以让孩子在做功课的间余做一些家务劳动。
那么父母们应该如何让孩子进行劳动呢?
1.多鼓励多表扬
在给孩子分配家务之前,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分配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是让他感受劳动的魅力,而不是在于让他分担家中的事物。在这个前提之下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
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所以在做家务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差错,可能做的不是很细致,甚至会损坏家中的家具等等,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去否定孩子。给孩子适当的一些鼓励,让孩子再接再厉。
2.将劳动转换为游戏
如果说只是单纯地做家务,那么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孩子们来讲,肯定是没有看电视,玩手机那样的有吸引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劳动转换成一种游戏。
比如说和孩子一起擦地看谁擦得比较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很开心的过程中就将家务做好。
3.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总是一味地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家务,反而自己却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这样不仅没有积极的效果,还会让孩子厌恶做家务,并且对手机产生更大的兴趣。
因此家长们在和孩子商量家务的时候,一定要平均分配,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分担的一种快乐。
综上所述,劳动力并不是对孩子的一种惩戒,相反适当的劳动对孩子不吉利,有放松的效果,还对自己孩子的大脑发育,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