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宸默默
前阵子,美妆博主宇芽微博自曝被前男友家暴,并发布了家暴细节的视频。消息曝出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仅视频的一个开头,就像一部惊悚的恐怖片,让人不寒而栗。
在电梯里,女孩蜷缩在角落,一个光着膀子的肥肉男,各种拖拽,想拉她出来,很快,肥肉男抓住女孩的脚踝,几次用力的拖拽,女孩就像大麻袋一样被拖出电梯,随即,红色的电梯门关闭了。
似乎像悬疑片的结束,又像恐怖片的开始,不敢想象,此后,将发生什么。
视频中的女孩,就是宇芽;而施暴者,是她的前男友。
宇芽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曾让她崇拜的“才华横溢”的男人竟然是家暴狂,在1年多的恋爱中,她经历过被连续猛扇耳光、掐脖子、撞墙、拖拽、踩脸……等5次家暴,她一次次原谅,却被一次次伤得更深。
事件曝光后,施暴者遭到强烈的道德声讨,并被处以行政拘留20天和罚款。
然而,在中国,像宇芽一样,遭受家暴的女性有很多很多。人民日报微博称,根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2.7亿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这个比例高得真令人吃惊。我一直以为,家暴只是新闻里的事,很难想象,现实中平均每10个家庭,就有3个发生过家暴。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8000多万曾遭受家暴的女性,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一、对家暴沉默,置自己百死一生
无独有偶,两年前,四川也有过一起类似事件。不幸的是,当事人却没能逃脱厄运,最终成为沉默的祭奠品。
黎永兰是四川广安的一名副区长,事业一帆风顺的她,感情却很坎坷。她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来认识了新男友——林雪川。
本以为感情的失意即将结束,哪知,新恋情才是噩梦的开始。林雪川粗俗、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动手打人。
难以想象,黎永兰到底有多珍惜那份爱情,在家暴面前,她一再选择原谅,为了防止家人反对,她甚至没有和任何人说起林雪川经常家暴她。
然而,这样的沉默、原谅,仍旧换不回渣男的悔改。
2017年10月的一个晚上,林雪川和黎永兰晚饭后当街发生争执。随即,林雪川兽性大发,使劲打她的头,直至她头部、耳鼻流血,口吐白沫,送医后,终因颅脑损伤,不治身亡。
女副区长风华正茂的人生,永远定格在41岁。
无法理解,什么原因能让一个人向自己的恋人痛下杀手。只是因为一时的意见不合?
事后,媒体曝出林雪川此前也有两次婚姻,都因家暴而离婚。
果真,家暴渣男的练成,不是一日功夫。
受害者的沉默,不断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忍让和原谅,更会把家暴惯出瘾。
英国作家艾略特曾说:性格,既不坚固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活动变化着的,和我们的肉体一样也可能会生病。
爱家暴的人,不是先天性格缺陷,正是后天生成的病。他们热衷打人发泄私欲,而家暴后鲜少受到惩戒,也如同一剂毒药,让他们的性格病入膏肓,暴虐成性。
所以,面对家暴的首要态度,是不要再沉默。沉默只能置自己于百死一生。
二、远离施暴者,还自己新生
婚姻若不是天堂,即是地狱。
如果不幸深陷充满家暴的婚姻,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远离暴力渣男,无论这个过程多么漫长曲折。
今年6月,一个因家暴而起诉离婚的案件,经过2年6次庭审,终于被判处“准许离婚”。
这一刻,不仅是受害人的重生,更为全国数以千万的家暴受害者树立了希望。
事件的女主叫邱玮,是名高校教师,在外人眼里,她过得不错,老公是高知分子,女儿就读于重点高中。然而,婚姻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老公陈志平在外客气斯文,在家却经常家暴动粗。
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多年来,邱苇如履薄冰地经营着婚姻,她处处忍让、讨好,就为了维持一个暂时安宁的家。
可惜,充满家暴的家庭,怎么也给不了孩子应有的幸福。女儿终日战战兢兢,而愈发没底线的爸爸,也最终将暴力的魔爪伸向女儿。
在女儿高考填报志愿那天,陈志平又一次发作,对邱苇和女儿施暴,导致邱苇左耳鼓膜穿孔,女儿受伤缝了三针。
忍受了大半生家庭暴力的妈妈,终因女儿受伤而觉醒,她决定不再忍受,起诉离婚。
法国作家雨果说: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
人生苦短,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感化一个灵魂坏掉的暴徒,不如尽早抽身离开。
遭遇家暴,只有执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战胜暴力,彻底远离施暴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
三、面对家暴,怎样全身而退
作家亦舒说:“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万一遭遇家暴,请一定为自己、为家人,保护好自己,全身而退。
1.不怕被嘲笑,第一时间求助
有个测试公众对家暴反应的调查,演员们在街上演了8小时的家暴情景,老公各种殴打、辱骂老婆,而老婆一直默不作声,任其摆布。
期间,经过了300多名路人,只有1人,挺身而出制止暴力。
这并不是说人性有多恶。只是,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人仍旧认为:家暴是家事,外人不应过问。
因此,一旦遭遇家暴,要第一时间求助,如果自己不说,往往会被认为无需帮助。
也不要因羞耻而羞于求助。
英国诗人锡德尼曾说:造成耻辱的是罪行,而不是绞架。
家暴受害者,并不丢脸;真正丢脸的,应该是施暴者。
2.为了孩子,更应远离家暴
很多人长久忍受家暴,只是为了孩子。
然而,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曾概括过有家暴倾向的人的特点:他们往往从小就经历过家暴,看到过男人打女人,自然而然形成认知,觉得生气就该找女人撒气,女人天生就是被男人打的。
身教胜于言传,家暴,在某种意义上,便也遗传了。
想到用一生的尊严和伤痛换来的家,给孩子带来的竟是家庭暴力的耳濡目染,还心甘情愿的忍耐吗?
不要委曲求全,真正为孩子好,就要离开施暴者,让孩子过正常的生活。
3.养活自己,经济独立
前阵子,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被老公家暴,并附上一张肿着脸和女儿的合影。我很担心,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朋友说,她正在协商分居。
我问:“为什么分居?”
朋友哽咽着说:“因为离不起。如果离婚了,我供不起2个孩子上学。”
知乎上有个问题:长年被家暴而不离婚的女性有什么共同特征?
一高赞回答一语中的:没有工作,或多次婚史。
的确,只有经济独立,才能灵魂挺拔。
找一份工作,尝试经济独立,学会养活自己、养活孩子,活着才会有底气,路才能越走越宽。
无论怎样,爱情和婚姻都不应背离初衷,如果没有爱,如果遭遇家暴,要及时止损,尽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