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潜导弹成军完善并提高了我海军体系内作战的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82
导读

究其原因就是我海军所有的水面舰艇,大都以执行反舰作战任务为主,当时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并未装备我海军,甲板上有限的倾斜发射箱,都是用来装载反舰导弹的,所以并没有更多的发射箱,能够容纳CY-1型反潜导弹,对我海…

现在,海军作战并不仅仅只是水面舰艇、水下潜艇的作战,而是包括了舰载预警机、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等在内非常完善的作战体系,这个体系内的武器装备除了潜艇舰只以外,主要包括有舰炮、近防炮、反潜鱼雷、反潜火箭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甚至反导动能拦截弹等。

本文着重讲反潜导弹,所谓反潜导弹是指从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的攻击水下潜艇的导弹,由运载壳体、动力装置、制导系统,以及战斗部等组成。

ASROC反潜导弹的先驱

美海军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研发成功了反潜导弹,随即就装备了西方大多数的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级别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就是军界大名鼎鼎的阿斯洛克(ASROC)反潜导弹。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弹长4.6米,弹径325毫米,发射重量435公斤,射程大约10公里,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弹道类似于弹道导弹,属于弹道式反潜导弹。

ASROC导弹由一枚MK-46反潜鱼雷以及一固体火箭推进器组合而成,其火控系统为MK-114,包括MK-53攻击战术显示台,以及MK-134计算机等,大都采用了MK-112八联装发射装置。

美海军新型的MK-46 Mod5型反潜鱼雷,弹长2.6米,重量235千克,战斗部装药44.5千克,最大速度45节,攻击深度750米,射程8千米,一旦落水能自动寻的搜攻击水下的常规潜艇,由于鱼雷攻击深度较高,即便对核潜艇的打击效果也极佳。

现在,美海军的阿斯洛克均已使用MK-41垂直发射系统进行发射,因此发射效率明显改善,而且可以与标准IIER、战斧、海麻雀等导弹混装,作战性能大为提高。

反潜导弹,对我海军来说正式装备的时间非常晚,远远地落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海军,因为我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水面作战舰艇,直到90年代初期,随着052型驱逐舰和053H3型护卫舰的服役,才陆续装备了引进意大利A224/S型反潜鱼雷技术国产化的3联装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

只有在有了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的基础上,军工才有可能结合现有的国产反舰导弹,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据此研发出国产反潜导弹。

反潜导弹,最终实际上就是一枚反潜鱼雷,是和反舰导弹的助推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称反潜助飞鱼雷,或火箭助飞鱼雷,似乎更能反映此型武器的本质特征。

在拥有国产化的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的基础上,我军工将C-801反舰导弹的导引头和战斗部拆掉,塞进了324毫米反潜鱼雷,就研发成功了我海军第一种CY-1型“长缨一号”反潜导弹,当然,写作时的过程貌似非常简单,实际研发时哪有那么简单的。

无疾而终的CY-1型反潜导弹

CY-1型反潜导弹,弹重610千克,弹长5米,直径0.4米,翼展1.2米,飞行速度1.5马赫,通过导弹的助推作用,使鱼雷在更大距离上实施对敌潜艇的猎杀,射程大约20公里,最大攻潜深度300米,为一般常规潜艇的极限下潜深度。

仅从技术参数来看,射程显然超过了名声在外的ASROC反潜导弹,但CY-1型反潜导弹的攻潜深度300米,只适合攻击常规潜艇,不具备攻击大型深规避鱼雷攻击的核潜艇,核潜艇之所以难打,除了隐蔽性能好以外,大潜深也是其躲避对手反潜深弹和反潜鱼雷打击的有力手段。

当时,我海军利用051型驱逐舰和053H1型护卫舰进行了CY-1型反潜导弹的海上反潜测试,从反舰导弹发射管发射出去时,CY-1型反潜导弹先沿着弹道飞行,到达一定距离时火箭助推器自动脱落,包含战斗部在内的雷体却继续按惯性飞行,鱼雷随即入会落入目标海域。

在鱼雷的尾端,会自动打开降落伞,以减缓雷体落水的速度,入水以后,鱼雷就打开寻的器,声自导系统开机寻找潜艇,锁定并加以攻击。

CY-1型反潜导弹只能采取倾斜发射管发射方式,我海军对其进行了海上实弹发射测试反潜效果,由于没有正式量产,因此并装备我海军水面作战舰艇。

究其原因就是我海军所有的水面舰艇,大都以执行反舰作战任务为主,当时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并未装备我海军,甲板上有限的倾斜发射箱,都是用来装载反舰导弹的,所以并没有更多的发射箱,能够容纳CY-1型反潜导弹,对我海军来说历来重视反舰作战,反潜作战当时就交给了规模庞大的037系列猎潜艇和规模同样庞大的033型和035型常规潜艇等。

但关键原因是CY-1型反潜导弹,发射过程中没有中继制导,因此雷体落点控制比较困难,特别是发射范围较远时,依靠鱼雷自身探测范围毕竟有限,鱼雷的自寻搜潜攻潜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且当时国外的MK-48重型鱼雷的打击距离已经超过40公里,射程只有区区20公里的CY-1型反潜导弹,已经不具备猎杀“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能力,因此我海军迫切需要能有一款射程至少超过50公里的反潜自声导鱼雷。

尽管CY-1型反潜导弹最终无疾而终,不过通过对CY-1反潜导弹的研制,我军工掌握了反潜导弹的多项关键技术,即总体设计、雷箭分离、雷伞分离、雷体入水控制等,为发展更加先进的反潜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脱颖而出的CY-3型反潜导弹

此后,军工又先后研发成功了CY-2、CY-3型反潜导弹。其中,CY-2型反潜导弹是将C-802反舰导弹的导引头和战斗部拿掉,塞进了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就成为我海军第两款CY-2型“长缨二号”反潜导弹。

CY-2弹长4.5米,弹径0.36米,翼展1.18米,最大射程55公里,但射速却由CY-1的1.5马赫下降至0.8马赫,非常遗憾和CY-1反潜导弹一样,CY-2反潜导弹也未能在我海军中服役,原因除了射程有所提高以外,CY-1反潜导弹上几乎所有的不足之处,同样全都体现在了CY-2反潜导弹身上,更何况飞行速度的降低,也影响了CY-2型反潜导弹作战能力的提高,海军对其性能并不满意。

自进入新时期,我海军终于装备了CY-3型“长缨三号”反潜导弹,由CY-1、CY-2的倾斜发射方式,改成了舰载垂直发射,因此不再占据驱逐舰、护卫舰甲板上宝贵的反舰导弹发射箱,为CY-3反潜导弹的最终顺利上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以海军054A型护卫舰为例,在76毫米单管舰炮后面甲板上拥有4个8单元共32个垂直发射井,在24个垂直发射井内装备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的同时,用8个垂直发射井装备CY-3反潜导弹,则054A型护卫舰的反舰、防空和反潜作战就显得相得益彰了,这样4000吨级的护卫舰战力不亚于海军以前装备的051型和052型驱逐舰。

CY-3反潜导弹已经被证实有效射程100公里,至少在射程上已实现了对美军海长矛反潜导弹的超越,而采用上世纪80年代技术设计的海长矛导弹,绝对不可能使用GPS制导来提升反潜鱼雷的落水精度,因此CY-3的攻潜成功概率注定在美海军海长矛反潜导弹之上。

采用了数据链系统的CY-3反潜导弹,载舰在其飞行过程中,能随时随地对其设置目标攻击参数,CY-3反潜导弹的装备,明显提高了我海军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能力,形成了远程反潜直升机、中程CY-3反潜导弹、近程324毫米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式深弹在内的完整对潜打击体系,填补了反潜直升机和管装反潜鱼雷之间的火力打击空白。

让外界匪夷所思用火箭炮发射的反潜鱼雷

在南非举办的防务展上,国内著名的军火贸易商保利集团曾经展出了一种新型岸基反潜火箭助推鱼雷的模型,引发了国外客户的极大兴趣,与岸基反舰导弹装备一样,说明我军拥有了岸基反潜导弹,从而获得了又一种反潜武器装备,在战时增添了新的反潜手段。

保利集团推出的这款反潜导弹独特之处在于,不是部署在水面舰艇上,而是作为地面WS-3远程火箭炮系统配套的一个弹种,从而赋予了火箭炮系统具备反潜作战能力,似乎在全球范围之内都极为罕见。

此款由WS-3反潜导弹发射的反潜鱼雷,采用惯性制导+GPS制导作为中段制导,具有可靠的攻击精度,射程达到了100公里,射程也超过了美海长矛反潜导弹。

但由于WS-3火箭炮系统不具备对水下潜艇的探测能力,因此在遂行对水下潜艇目标实施远距离打击时,必须通过数据链接受来自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水面舰艇和潜艇、水下声呐阵列,甚至岸上指挥所发来的目标坐标参数等。

由于WS-3火箭炮发射车,平常只能部署在陆地上,因此反潜作战时的机动性肯定无法与海军水面舰艇相提并论,且大口径火箭炮系统属于陆军集团军炮兵旅装备,将其融入进海军的反潜作战,必须得与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以及海底声呐系统的支持,无疑对数据链的兼容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即便通讯能力较强的美军,也未想到开发大口径岸基火箭炮发射的反潜导弹系统,其他国家根本就想不到了,我大口径火箭炮技术独步天下结下的硕果,非常奇葩的岸基火箭炮发射反潜导弹,真的让外界感到匪夷所思。

当下,我海军装备了052C/D和055型驱逐舰、054A型和056A型护卫舰、直18/20反潜直升机等一批先进的反潜平台,还拥有了甚低频主动拖曳阵列声呐等先进搜潜设备,现在又有了射程100公里的CY-3远程反潜导弹,甚至WS-3型火箭炮系统都能发射100公里远的岸基反潜导弹,必将进一步完善我海军的立体反潜体系。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