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界”“联名”大行其道的今天,只要是贴上这些标签的商品势必引起潮人们热烈关注及疯抢。而近年来,除了艺术家、画家、运动员......这些不同身份、不同领域力的跨界组合,中国独立设计师也成为了各大跨界事件的主角。 2020春夏上海时装周期间,MODE TALK聚焦“设计师品牌跨界合作”这一热点话题,剖析一款款“时尚跨界爆款”背后的故事。
▲ 从左至右《华丽志》编辑主任、时尚总监王琼、设计师品牌 AT-ONE-MENT 创始人黄婉冰、设计师品牌All COMES FROM NOTHING 创始人徐一卫、BFC外滩金融中心商场部设计师业务总监陆梦熙
设计特色和对材料的要求使得他们看中我
2017年,黄婉冰成为 Nike旗下概念店NikeLab全球五位合作新锐设计师之一,她用手工的方式将透明塑料与传统竹编相结合,让中国元素呈现在那次品牌跨界中。 “我很开心通过美来让西方人理解中国,在纽约的比赛,没有特别的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年参加的比赛和平时不一样,第一次用中国元素做设计,我感觉当真正地把美呈现在普世价值里面,用我的理解去看普世价值的美,它的影响度很高。”
“时间紧,任务重”是设计师们永远绕不开的难题,除了和NIKE合作,黄婉冰还与老佛爷这样的一些企业的合作。 “对于我们来说做一年二季的发布,还要插入一些合作,我们不单单设计,还要甄选面料和版型,和做一个小的系列差不多,对于我来说时间变得非常紧张,压力也比较大。”
但是这样的合作机会对新锐设计师及他的团队们而言显得弥足珍贵,在与大企业的沟通过程中,赢得了宝贵的经验,使他们受益匪浅。 “每个合作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设计作品是遇强则强,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看会产生很多美妙的东西。”
1+1>2 彼此成就的化学效应更高
ACFN 2014年创立于纽约,至今与很多大牌、潮牌以及艺术家合作过。一年两到三次的频率,对品牌创始人徐一卫而言已经是非常常态的东西了,而这种合作的形式也成为设计师品牌成长过程中强有力的助推器。“我不会死死地守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让其它审美介入。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小的品牌,提高自己的曝光度是好事情。”
对于 「如何寻找到中国独立设计师合作」这个话题,徐一卫打趣的回应: “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找我们非常方便,姿态不需要这么高。设计师主要是作品突出自己的个性,来找到我们的企业,也一定是觉得设计师的风格符合他们的跨界需求。”
跨界,这种形式远比“固步自封”的坚持在当下更为年轻一代所接受及追捧,借助粉丝的扩散效应实现品牌的自传播,或者相互映衬,让这种彼此成就变得更为容易和亲切。徐一卫得出的结论是: “品牌的粉丝是他们积累的很忠诚的粉丝,当品牌给粉丝介绍合作设计师的时候,其实接纳程度是比较高的,这些粉丝了解了设计师的风格,对于粉丝熟悉设计师非常有帮助。”
明确分工 柔性沟通
今年9月,ON/OFF时尚设计师集合店在外滩BFC金融中心落地,商场部设计师业务总监陆梦熙见证了了这个全新零售体验空间的到来。同时也从零售终端的角度提出了品牌方与设计师间合作的建议和解读: “合作伊始就需明确双方的角色分工,设计师是出设计和概念,品牌方是出品牌需求,目标客群,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变动。整个过程只是时间消耗有些高,最终效果相信大家都是满意的。”
市场对于跨界和联名相关的产品的反馈?是否有好的业绩体现?对于跨界产生的经济效益,梦熙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以销售量来判定一个设计师,并不是很公平。中国对于有美感,有设计感的跨界设计还是非常有需求的。”
从诸多的跨界成功经验来看,设计师们在这种新的组合表现中看中的是合作和前景。他们认为与品牌的结合来做销售会为各个品牌释放其独有个性;以融洽的氛围来沟通交流,能做出更有趣的销售及消费体验。而这种交互不单是扩大品牌效应,更是促使双方获得新知与探索更多元发展方向。
-
AW2020 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
展商报名通道已经开启
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并上传相关文件
若审核通过,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会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