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曾经的开国中将李作鹏,只有很少人不认识他,稍微翻翻那个年代的历史就能看见“李作鹏”的名字,他拥有中将衔,却因种种原因走上错误道路,被判入狱17年。
李作鹏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16岁的他参加了红军,当时由于年龄小,他被安排到红1方面军司令部当传令兵,他跑步速度特别快,常常获得首长的夸奖,后来他当过班长、特务员等职。
他还通过刻苦学习,当上了机要科的译电员,他的脑子很灵活,性格也沉稳,平时话不多,属于做多说少的那种人,1932年他入党了,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作鹏跟随部队长征。
在陕北,李作鹏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李作鹏被115师师长点名调到身边担任侦察科长、作战科长等职,后来李作鹏又被调往山东,担任过山东纵队参谋长等职。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作鹏调往东北,又回到了老首长的麾下,此后东北到海南岛,一路上李作鹏屡立战功,尤其是海南岛战役中,歼敌3.3万人,木船打赢了敌人的军舰,李作鹏视其为军事生涯得意的一笔。
建国后1955年,李作鹏被授予中将衔,成为开国将军之一,称得上是荣耀之至,和他被判入狱相比,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不过在1981年就获批保外就医,只被关了10年。
出狱后的李作鹏被安置在太原居住,分给他的有一套小三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上级建议李作鹏改个名字,他于是改名为“李明”,意为明人不做暗事坦坦荡荡,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李作鹏几乎不出门,他一个人在家练习书法,邻居们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当时组织上给他的生活费是每月350元,这和他之前的工资差不多,后来物价有了变化,开支就不怎么宽裕。
好在李作鹏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他比较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一些人物和军事类的作品,自己也写过一些回忆录,晚年的李作鹏俨然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在生活,过得颇为惬意。
2009年1月3日,李作鹏在京病逝,享年95岁,他去世的消息竟然一时间成为了热点,甚至许多他曾经的战友也纷纷打电话向其子女表示慰问,太原市派的民政局的也抵达了北京。
在了解了李作鹏病逝的经过后,开始与李作鹏的儿子一起商量后事安排,一致决定丧礼的规模越小越好,最好是只有家人亲人参加,在八宝山殡仪馆租了一个举办丧礼的场地。
原计划在1月17日上午九点半,举办遗体告别仪式,然而在16日下午,在和上级领导沟通之后,李作鹏的家人取消了17日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