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刘忠俊 李珍兰)“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记者13日从甘孜州甘孜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602户2801名贫困群众搭上了“脱贫快车”奔向“小康大道”。
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开学现场。(资料图)
2019年,甘孜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对照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退出标准,聚力攻坚脱贫攻坚任务,投入资金5.76亿元人民币(下同),实施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390个,实现了所有乡镇都有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活动室全面提档升级,31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等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改善了贫困群众交通条件,生活条件和办事条件;投入资金2006万元,实施“回头看、回头帮”项目72个;实施教育扶贫,加大扶智力度,投资1.2亿元,在县城新城区建设建成边远牧区育才学校;实施健康扶贫项目,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得到全面保障;引导贫困群众实施“两园一路”、入户便道等建设;圆满完成了602户2801名贫困人口脱贫、31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87%降至0.64%。
捐款仪式现场。(资料图)
据了解,甘孜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标本兼治、精准施策,确定“3+3”产业发展思路,以旅游、种植、养殖业为依托,抓实“大、中、小”产业。先后4次向129个贫困村注入产业扶持基金1.1亿元,同时向非贫困村贫困户出借5000元产业扶持基金,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规模达590万元。
2019年,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思路、方法、路径,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投资2300万元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9431亩,投资820万元,建成现代集体牧场10个,发展青稞初加工、奶牛、藏猪、藏鸡养殖合作社50余个,3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和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甘孜县马铃薯基地。(资料图)
换上胶鞋,打起背包,走农户,与群众长久“攀亲戚”。该县累计选派第一书记129人,865名驻村帮扶力量深入一线帮扶,3000余名公职人员结对帮扶12600余户农牧群众,做到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上下“一体”发力,让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87%降至0.6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