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李斯。
李斯这个人原本是一贫困县里的一个小科员,平时吃拿卡要,也能赚点钱,所以对生活也没多大追求。可是,有一天,李斯突然辞了工,要去闯荡一下。为啥呢?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有一天,他去上厕所,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特别胆小,人一来,那来四处逃窜。而仓库里的老鼠胆子大的很,人来了根本不怕。
这是什么原理啊?经过思考,李斯得出一个环境决定论。就是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他所在的环境。像他李斯,目前就跟厕鼠一样,敲诈点百姓的小钱,都怕上头的来查他。听到风声就要跑。而要是成为仓库之鼠,那就万事无忧。
这个道理很对啊,才能是很重要,但也要看你有什么舞台。金子给你塞灶台里那就是不发光,但铝片到了舞台,它也反光啊。比如亲,你有才华有能力,但没有一个舞台给你展示,那敢不行啊。又比如孟母三迁,不就是想迁到市长隔壁,优势与生俱来嘛。
想来想去,李斯决定做仓之鼠。
一开始,李斯投奔楚王,因为他是楚国人嘛,但发现,楚国没什么前途。所以马上跳槽,而且他这个人很现实,他跟前同事喝送别酒,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卑贱,最大的悲剧就是贫困。有的人卑贱、困苦,天天埋怨社会,我不想当这样的人,我要去秦国发财去了。”李斯是个扎身低极趣味的人,是一个全心身接地气的人。这样的人,值得点赞。
到了秦国。正好赶上赢政继位,吕不韦当政,李斯就投靠在吕不韦的门下,当了门客。
经过吕不韦的推荐见到了赢政。
李斯这个人特别能说,死的能说成活的。所以一上来,就说赢大王,你不是一般人啊,你是注定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等巴拉巴拉,每一句都说到赢政的心坎上。
众里寻你千百度,原来你在干爹家!
马上提拔上来,李斯主要干的其实是特务工作,是秦国隐蔽战线的总负责人,主要就是拉扰国外的一些政要,用钱收买,买不了的就杀。这样,秦国就越来越强大,别国就越来越弱。
正在大用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秦始皇要请李斯走人了。为啥呢?原来韩国过来一个叫郑国的人主动为秦国修水渠,其实郑国是个间谍,想用这个办法搞垮秦国。秦国一看,外来人果然靠不住咧,所以你们都走,赶紧走!
李斯一看,马上写了一篇最佳职场文,至今无人超越,大家都懂的,就是《谏逐客书》,里面就讲,秦王你现在喜欢的宝剑美女,那一样不是外国引进的,秦国的这些土地,那些不是从外国夺回来的,现在你却要把外国人逐出去,这不是傻蛋嘛。
秦始皇一听还真对,马上派人去追李斯,结果李斯走位斯文,走了数天,被秦始皇一天就给追了回来。
这下位置该稳了吧。可没想到,抢生意的来了。谁呢?李斯的同班同学韩非子。
韩非子的才华真的是高,他是理论家,李斯更像一个实践家。韩非子写的文章被赢政看到了,马上觉得这就是我要的人,去弄来。
猎手回报:人家是韩国的贵族加高管,不想跳槽。
那给寡人抢回来!
霸道总裁赢政一发话,大军兵临韩国,逼得人家把韩非子送过来。一来,赢政马上开房聊天,结果一聊比较失望,为什么啊,因为韩非子有个毛病,口吃。肚子里有才,但说不出来。跟李斯一比,立马显出差距了。
也没事,不能说总会写吧。所以赢政把韩非子留下来,让他写书。
这一下,李斯感到压力山大了,论才华,他自认比不上韩非。而且他在秦国是要起到稀缺资源的作用,现在有了韩非,那就显不出他 的独特性了。
所以,为了前途,只好对同学下手了。李斯跑去跟赢政说,要小心韩非子啊,不像我,我虽然是楚国人,但我在楚国就是一科员,啥都没有,跟着秦王你才吃香的喝辣。人家毕竟是韩国高管,人家毕竟是韩国贵族,秦国能给他的,他早就拥有了。所以韩非很可能是当间谍,破坏我大秦的大业。
一听,赢政脑子也短路,最终把韩非弄死了。
到了这时,李斯才真正成为秦国第一高参,他也终于成为了一只硕大的仓鼠。本人当起了丞相,儿子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女儿嫁给秦国的皇族。
可是,成为仓老鼠就真的无忧了吗?
不是的,就是李斯本人,他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思想已经超越当年的小科员,不再只想着向上爬,而是想着人生怎么软着陆。他说道:“现在,我已经位极人臣了,富贵到顶,可是,物极必衰,我李斯将来的归宿到底在那里啊。”
那么,李斯未来的归宿到底如何?
也很惨。
论情商,李斯是很高的。
他从不持才自傲,还很谦虚。不但谦虚,还从不耍小聪明,更不会口无遮掩,心里藏不住话。
可是,他依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他恋权。
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对耗子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活得好不好,全看你住北京二环,还是北极圈时就决定了。
他要活在最好的地方,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于是,当赵高找到他,说我们扶持胡亥,你还是最牛时。李斯聪明了一世的人,终于糊涂了一时。
最英明伟大的帝国设计师竟然跟太监赵高搞到了一起。赵高成功将李斯拉到自己的档次,然后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打败了李斯。
李斯在牢里,还想着自己的优势,会写文章。于是,写了一封告白信给领导,这一招,他当年就玩过。那会,老板一世赢政要清理外籍人员,没有咸阳户口的一律赶出去。李斯就写了一篇文章成功赚到了留京指标。
他还指望着复制成功。
我相信,他的这封信一定比《谏逐客书》还要文采斐然,还要伟大。因为上一回是为工作而写,这一回是为生命而写。
可是,时代不同了。游戏的规则制定者已经是赵高,而不是他李斯。他的这篇雄文根本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
赵高直接把信给毁了:一个犯人还上什么书。
斯,遂卒!
所以,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一部《资治通鉴》,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很多人都喜欢看《资治通鉴》,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中国有两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编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当然,《资治通鉴》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没有古文功底,可以选择白话文,但白话文就存在一个翻译的问题,如果版本不好,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不准确。
我一般给大家建议入手《白话资治通鉴》十套装,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大家知道,台湾地区出了很多有名的词人,比如写出《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的方文山。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国文功底很扎实。
原因就是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台湾地区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运动的时候。
当时台湾地区有一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专门负责推行国学。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诗经》等等。
而为了让普通学生和读者也能看懂史记、资治通鉴,他们就组织专家编写了《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里面有重要人物画像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爱好历史,家里一定要备这样一套书,没事的事情翻一翻,就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够全部看一遍,重点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错了。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我们按订单时间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