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临王羲之,以形推笔势,这才叫“善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52
导读

如此临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字形字态都佳,映带活泼,更胜原作。 因传世王羲之墨迹多为唐摹本,字形具而气息时有隔断之嫌,临此类作品,要以形推笔势、笔路,使其气息复原,如此方谓善学。 …

在昨天的笔法系列文章中,谈到王羲之的“尖锋”笔法,在《兰亭序》中是一种被世俗化的表现,而《奉橘帖》则更真实的保存了大王古法。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董其昌是如何临习王羲之的《何如帖》《奉橘帖》的——

《何如帖》是东晋王羲之书写的手札尺牍。行书,3行,27字。结体瘦峻,点画铦利。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迹为唐代依照原作双钩廓填的响拓本。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王羲之行书《奉橘帖》,与《何如帖》、《平安帖》连为一纸。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董其昌临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

董其昌(一五五五 一六三六),明代书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倡『南北宗』论,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书法出入晋、唐,天机溢发,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气韵深厚,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 等,刻有《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

董其昌极勤奋,临古之作亦多。他的临古,己意多,有人讥为抄帖。但其笔健神飞, 亦非常人所能及。如此临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字形字态都佳,映带活泼,更胜原作。

因传世王羲之墨迹多为唐摹本,字形具而气息时有隔断之嫌,临此类作品,要以形推笔势、笔路,使其气息复原,如此方谓善学。这也是董其昌临古之一过人处。

原文标题:《董其昌临王羲之<何如帖><奉橘帖>》(原载:《书法》杂志)

作者介绍:孙稼阜

内容仅供书友学习参考,请勿作他用。各号转载务必注明原作信息及来源!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