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断舍离》_用断舍离做家务,重拾思考,重启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15
导读

直到我听说了断舍离这个词,我才知道,除了收拾,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使家和抽屉保持干干净净的状态。 我这样用心打扫卫生,家里人却觉得我什么都没做,真实太不公平了。 在强调减少不必要的物品时,断舍离…

我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辛辛苦苦整理好的家,不一会儿又乱七八糟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每次总是买完东西回家,才发现家里已经有了,只好囤起来,却越囤越多。 家里东西太多,一想到整理就觉得好麻烦,每次大扫除都要犹豫很久。

对这样的抱怨,我也深有体会,还曾经遇到过由此引发的尴尬事。

那时我还在上初中。一天,刚下课,老师就来找我借早上发的试卷。但我却左翻翻,右看看,怎么也找不到。一直到上课铃响的那一刻,我才在抽屉的角落,找到被挤成皱巴巴一团的试卷。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仍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其实,我当时差不多每天都会整理抽屉,但每次才整理完没多久,抽屉就又会回到原来乱糟糟的样子。

一直到长大后,我还是觉得,整理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而保持整洁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我总是非常羡慕那些能把家收拾得焕然一新的人。

但羡慕归羡慕,我始终学不来那种条理分明的处事方式。

直到我听说了断舍离这个词,我才知道,除了收拾,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使家和抽屉保持干干净净的状态。

网上曾经有个“断舍离”的直播视频,点赞人数高达84万。

四年垃圾只用了一罐子的纽约大学高材生Lauren Singer,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居家女神。

而《家事断舍离》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提出“断舍离”这个概念的山下英子。在这本书中,她以自己作为例子,介绍了如何将断舍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摆脱繁重的家务活。

为什么要断舍离?

之所以选择从物品作为切入口,是因为山下英子认为,每件物品都附带有3个属性:时间、空间和精力。

也就是说,当你买下一件物品,你花的不仅仅是当时付出去的钱,还要算上这个物品在家中占用的空间,和你将来准备为它付出时间和精力。因为,哪怕只是为它拂去上面的灰尘,也是需要你抽出时间来完成的。

因此,丢掉东西,就是为了换取空间、时间和精力。

从转变观念开始,迈出断舍离的第一步

断舍离的精髓不在扔扔扔,而在其轻盈而丰满的生活观念。

我们在生活中,会习惯性做加法,囤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买越来越多的摆设配件,哪怕是家里已经很拥挤,我们还是什么都想买,想要拥有更多东西。

而断舍离,则带给我们一种新的减法生活。

正如曾国藩所说,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放下不断想要获得的心理,抛弃无用却舍不得扔的物品。让生活变得简单,才能真正发现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

  • 扔掉做家务的“负担心理”

有人觉得做家务就是做任务:每天都要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家务活怎么忙也忙不完,真是太累了。

有人的想法则截然相反:地板一定要拖得一尘不染,哪怕有一根头发也不行。

其实,带着这两种想法做家务,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从而对家务产生讨厌的情绪。

如果此时又得不到家人的肯定,心里就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这样用心打扫卫生,家里人却觉得我什么都没做,真实太不公平了。

但山下英子却认为,家务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为了让自己在家中过得更愉悦。

想到迎接自己的,将是一个清爽洁净的家,付出的同时就容易感觉到喜悦,也就有可能爱上做家务。

  • 断舍离极简主义,断舍离其实是为了享受生活

在强调减少不必要的物品时,断舍离也提出,对每一件使用物品,都要用心。

精心挑选的物品符合自己的审美,在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能怀着一颗欣喜的心,觉得这是一段享受的过程,并因此心满意足。

生活本身充满了美。但被淹没在疲倦中的我们,却往往无暇顾及。

断舍离恰恰是那样一根将我们往上拉的绳索,因为它,我们能保持美好的心情,并开始发现生活的美。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