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纯脸盲的壹读君 | 彤 子
乔碧罗露脸了:“ 现在胖了,等减肥瘦下去依旧是好看的。”
最近乔碧罗接受了媒体采访,并首次正式露脸(但正面特写要虚化处理)。
曾经做主播的乔碧罗是坚决不露脸的,还立下 礼物刷够10万才露脸的重誓。萝莉音、美图、高调言论使粉丝对她的颜值好奇又期待。直到7月25日,随着直播时挡脸图片的消失,乔碧罗以“萝莉音大妈”的形象震惊全网。
注:右侧为乔碧罗
重整旗鼓的乔碧罗迅速引起网友们关注,并登上 热搜榜首,引起网友大讨论。
颜值是一种正义
高颜值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作用,因为所有人都偏爱美丽的面孔。这导致高颜值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找到朋友、配偶,得到更多帮助,轻松拿到Offer,甚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高颜值带来的好处这么多,不是没来由的,人们都喜欢看高颜值的脸,因为高颜值意味着吸引力,能刺激大脑的奖赏机制,就像美食、财富给人带来的快感,高颜值的脸给人视觉享受。
很多网友没有从乔碧罗的脸上得到这种享受,因为乔碧罗的脸没有刺激到网友的 内侧眶额皮层。
研究发现,看到高颜值的脸时, 内侧框额皮层会被激活,颜值越高,激活的程度也越高, 会使人感到快乐,并渴望继续享受这种快乐。那会不会有人得了便宜卖乖,“享受”完又说别人丑呢?
人对美的认可是无法掩饰的,负责产生和监测自主神经系统状态的 前扣带皮层会被高颜值激活,并产生直观反映,比如瞳孔放大。
放心,不是每个看到你就瞳孔放大的人都会起色心。刺激产生性欲、食欲的快乐中枢来自 伏隔核,面对高颜值 伏隔核会作出 “选择性”反应,可能很强烈,可能无反应。有学者推断 发情 求偶状态下的人, 伏隔核更容易出现强烈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觉得你美,却死都动不了“邪念”, 伏隔核把高颜值给人类的奖赏机制分为 审美奖赏和 性奖赏两种,所以 男女之间还是可以有纯友谊的。
这些脑区都是针对颜值的“吸引力”发挥作用的,属于个人对 颜值的外显判断。
但乔碧罗公开露脸后,也有网友马上选择原谅,并表示:她容貌还好。
同一个乔碧罗,有人觉得她丑如大妈,有人觉得她容貌尚可,都说 人类审美千差万别,乔碧罗亲身验证,确实如此。
审美差异之谜
环肥燕瘦,众口难调,自古人们就发现 颜值是个谜,面对同一张脸,有人觉得丑,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一般般。
“壮汉萝莉音”小黑演绎颜值之谜
人类审美差异这么大,难道是眼睛的问题吗?近视确实自带“磨皮特效”,但其它“美颜”、“丑颜”功能可是来自神经机制的“后期加工”。
现在的脑成像研究把人类对审美加工的神经机制分为 外显判断 、内隐 判断两种,面孔吸引力是 外显判断得分,潜意识中我们还会读取面孔传递的其它信息,比如可信任性、受喜爱度、胜任力和攻击性等,这些是颜值的 内隐判断得分,两个分数相加才能得出一个人的颜值总分。
人类对面孔认识的深度,远超自己想象,一张脸的信息含量不只“吸引力”这一项,还会透露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心境和情绪,甚至 人格特质。
自古以来,人类就意识到脸和人格特质间的关系,相面术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广为流传。《三国演义》中就用 鹰视狼顾一词描述司马懿的长相,枭雄曹操对司马懿的脸相当看不过去,不是因为司马懿丑,而是司马懿的长相让曹操感到了 不可信任性。
吴秀波版鹰视狼顾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旅程中,准确、快速探测到危险信号,对自身及整个种群存活极为重要。为了应对恶劣、复杂的周遭环境,人类必须学会合作,而合作的重要前提是信任,因此能高效探测他人的人格特质,选对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具有进化学上的意义。但人是如何从别人脸上看出可信任度的?
杏仁核是大脑的“恐惧中心”,所以杏仁核受损者无所畏惧。国外学者做过一个实验,给杏仁核受损者们看一些人脸照片,这些人脸被公认是 不可信任、不可接近的脸,即使是面孔失认症患者都觉得这些照片的脸不可信任,而杏仁核受损者却对这些人脸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这些脸值得信任。
信任度和美有关系吗? 可信度低可能会拉低颜值总分!
很多脑成像研究显示,随着面孔可信任性的增加, 杏仁核 的激活程度会降低。因为杏仁核对恐怖事物感知度更高。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杏仁核对极有吸引力和极无吸引力的面孔也会作出强烈反应,而对普通面孔反应则不强,可见惊为天人里的“惊”是客观存在的。
研究者们认为,面孔 可信任度和吸引力判断在同一神经网络。
吸引力代表优良基因,不可信任代表高风险,当人们看到一张美丽又不值得信任的脸时,每个人的判断也不同:有人觉得TA不美;有人会觉得TA很美但没好感;也有人会完全信任并觉得超美。
影响人们对颜值审美加工的因素包括性别、生理周期、情绪状态、个人经历等,而且每个人对颜值的内隐判断标准、项目数量、分值占比各不相同,这就是人类审美偏好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在乔碧罗的审美认知中,也许真的觉得自己很美
人类审美偏好的巨大差异也有利于种族的繁衍。除了千差万别的审美偏好,人类对自己的脸还有些特殊感情。
自我面孔优势
能区分自己的脸和别人的脸,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 自我面孔感知优势是这种能力的一个典型表现。
— 迅速 —
人类对自己的脸特别敏感,在群体图像中总能迅速找到自己的脸。
注:自我参照指以被试者为中心判断面孔朝向
他人参照指以面孔图像为中心判断面孔朝向被观察者的哪一侧
“自我面孔优势”只是快吗?
— 顺眼 —
有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虽然喜欢与俊男、美女交往,但他们 更乐于和与自己面貌近的人交往。甚至给和自己“撞脸”的人,更高的颜值分。
这是 面孔相似性偏好的力量, 人们在择偶时倾向于 选择与自己面孔相似的异性做伴侣。国外有过一个相亲实验,给 20对男女青年分别看20张“异性 ”照片,这些照片都是通过PS合成的假异性,而这些 青年人中很多都选择了用自己的脸合成的 “异性”照片。
在你眼中你最美?不止!
— 高估 —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因为 人们普遍高估自己的颜值。
国外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 将 被试者的照片PS,把他们的原始照片( 中间)分别与同性别的“美人样本”和“丑人样本”分别融合,使他们看起来越来越美(向右“渐变”)或越来越丑(向左“渐变”)。
然后将所有合成照片、原始照片与众多陌生人照片混在一起, 合成一张“百脸图”,要求受试者从中挑选出自己的照片。结果大家都迅速找到自己 最美或偏美的PS合成照,而不是自己的 原始照片( 男女都一样)......
你以为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差距就是这样吧......
以前人们就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和照片里不是一个人,大家普遍觉得镜子里自己的美是真实的,照片丑属于拍照水平问题。现在美颜相机的强大功能把大家带得更偏了。
减肥效果堪比整容,但其最终效果和美颜相机是有本质区别的......
自信确实是一种美
前提是分清理想和现实
参考资料:
张小将, 刘迎杰, 刘昌. 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机制及个体差异[J]. 心理科学, 2015(03):64-69.
尚俊辰, 伊晗. 面孔吸引力和流言蜚语对记忆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徐岩, 张亚旭, 周晓林.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1).
王凌云, 张明, 隋洁. 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J]. 心理学报(5):26-31.
罗秋铃, 侯庆辉, 陆春雷, et al. 道德信息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无意识调节[J]. 心理学探新, v.38;No.166(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