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我国晚清时期的名臣,他一生谨慎踏实,立下了无数功劳,在官场上更是少有他这样的能人。不过虽然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自己也说了,做人不能太聪明,有时候还需要装糊涂,因为你太聪明了别人就没法活了,那么自己最后也要付出代价。
官场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曾国藩的智慧,为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这三点不要碰。
一、大巧若拙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他的一生都是踏实、勤奋铸就的。他认为,一个人做一件事就要踏踏实实的去做,不要想着耍小聪明去投机取巧,因为那样终究难以获得大的成功。耐得住寂寞,潜心认真去做,最后总不会太差,敢于坚持自己。
长平之战廉颇对阵白起,两位战国名将的较量,本来谁也奈何不了谁,两军就这么对峙着。但是赵王听信了纸上谈兵赵括的鬼话,结果让廉颇回来换赵括上去打,结果赵军大败,被白起坑杀了四十万人,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贪进取巧的下场,在战争中就变得这么残酷,而稳扎稳打最多耗点粮草。
二、见利忘义
很多聪明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别人看不穿,尤其是见到利益来的时候,他们会不顾他人而打算自己独吞。可是纸包不住火,做过什么事情别人总会知道,最后免不了众叛亲离,虽然占得一时便宜但是失去的是人心,而“失道者寡助”。
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是天下皆知的巨贪,乾隆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却选择任由他贪,因为如果把和珅办了那么就没有人去办事了,有些事情就要和珅这样的人做,纪晓岚做不来、刘墉也做不来;同样这件事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看,和珅太贪了而不顾及别人,只知道喂饱自己但是太子没钱捞,结果新皇帝上位就把和珅办了。
三、取巧得利
一个人的天分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最后也不成。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但是他们守不住这份天才,耐不住寂寞,早早的利用自己的聪明去牟利,可是却不知道失去的是自己的未来。很多人做的选择看起来是很聪明,但实际上却是短期投资,聪明却也蠢笨。
仲永7岁就能作诗了,然后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到处去显摆,去吃喝,没有继续让他学习,结果几年后仲永就废了,他不学习如何能有新的进步?这种过早的把天赋套现的行为,是看似聪明其实是一种蠢笨的办法,而姜子牙80岁才辅佐周王打天下,所以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曾国藩总结的三点,一个聪明人如果犯了这三点错误,那么聪明就就是愚蠢,自己最后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彻,他们做什么都有规划,所有眼前的、不长久、会阻碍自己长期发展的其实都会尽力避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