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卫星太空失联,或遭到不明物碰撞,损失高达15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32
导读

不过,实际上中星18号项目损失没有15亿那么大,15亿包含了卫星科研成本,既然已经证实了不是设计方面的问题,那么这枚卫星的图纸在经过一些优化后便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下一枚卫星,科研成本微乎其微。并且在航天领…

近日,据中国航天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的公报显示,于今年8月份发射的中星18号卫星仍没能与地面建立起有效的连接,相关人士表示,航天科技集团已经决定正式放弃抢救中星18号。目前已经正式与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程序。中星18号为民用项目,意在增强中国民用通讯信号强度,该项目总投资接近十五亿人民币,在我国的航天界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虽然直接将这枚卫星抛弃十分可惜,但这也是航天集团唯一的选择,如果想要对其进行维修检测,那么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其实远超这枚卫星的成本,故虽然十分不愿意,航天集团也只能忍痛宣布中星18号项目失败,卫星报废。不幸中的万幸是航天集团为中星18号购买了高额保险,就算这枚卫星损失掉了也不至于给该集团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相反,这次失败也给科研人员们带来了不少经验,想必在下一次发射此类卫星时,不会出现其他的事故了。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下一次发射积攒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

中星18号卫星由我国的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发射,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可以说发射是十分成功的,再进入轨道之后,中星18号卫星的问题才显现出来。在当时,地面人员发现中星18号卫星存在掉电问题,这使得卫星很难在轨道中与地面进行通讯,更别说保持工作状态了。如果一个卫星完全失去电力供应,那么基本上便可以宣布报废了。在失去与地面联系后,卫星基本上等同于太空垃圾,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还很有可能会给在同一轨道上飞行的其他人造物带来影响,苏联的空间站便多次被小型太空垃圾撞击。

据相关人士透露,中星18号出现事故的原因可能并非是设计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在运输或者入轨途中遭受不明物体碰撞,而使得内部零件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其太阳能板出现故障,随即卫星失去持续的电力供应,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电池于地面进行十分有限的通讯。于近期电池电量全部耗尽,地面与卫星彻底失去联系,至此,中星18号卫星彻底放弃,才开始进入理赔程序。这是为数不多被我国科研机构所放弃的卫星。

不过,实际上中星18号项目损失没有15亿那么大,15亿包含了卫星科研成本,既然已经证实了不是设计方面的问题,那么这枚卫星的图纸在经过一些优化后便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下一枚卫星,科研成本微乎其微。基本上一枚

卫星的造价也不过2亿左右,而火箭将其送入轨道的费用也不会太高。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更为频繁的发射卫星及轨道飞行器将会是一个常态。基数的增大,必然导致出现不可防范的事故。并且在航天领域上,出现失误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至今没有哪怕一家航天机构敢说自己的发射成功率为100%,而我国目前的发射失误也是十分少见,比起印度等国的航天发射能力,我国已经领先了其无数倍。甚至隐约有追平的趋势。在空间站方面,我国的天宫将会是继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的唯一一个轨道空间站,可以说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虽然我国航天起步较晚,但论先进程度,比起世界其他科研机构也不逞多让。综合国力的提升必然带来航天科技的进步,而就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航天器将会是全球第一个登上火星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