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晚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伴着《古诗十九首》的悠然念白,凤冠微摇朱红点睛,《大明风华》初登场便是扑面而来的 大剧质感。 不远不近的明朝朱氏家族的斑驳史铺陈开来, 从永乐朝横跨天顺朝,宏伟叙事下传奇气质彰显无疑。
Q4临近尾声,《大明风华》压轴出场,热度与口碑方面毫无意外的拿下一个开门红:就在首播当晚#大明风华开播#等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首播全国网收视率达0.75%;CSM59城收视率达1.92% 收视热度双双冲顶。
这部由优酷、好酷影视、悦凯影视、北京世纪伙伴、吉翔影坊共同出品,由姚昱竹担任总制片人,张黎监制,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领衔主演,吴越、梁冠华主演,张艺兴特别出演、俞灏明特别主演,王学圻友情出演的群像贺岁档重头戏《大明风华》,于12月17日起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并于优酷全网独播。
落脚明代的《大明风华》在题材上就已先声夺人。事实上在剧集市场内以明代为背景的剧集依然有待开发,这也意味着更为有潜力的受众群体与广阔的内容空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剧集市场虽然数量减少,但整体品质提升明显,不少颇受观众青睐的口碑热剧都是质感与思想深度并存的作品, 而以朱氏家族传承为脉络、刻画那段风云变幻历史的《大明风华》恰逢其时。
“一个人的史诗”不再是剧集的叙事重点, 多线并举的《大明风华》以宣德皇后孙若微的视角切入,随之而来的是个性迥异的众多人物,以及草蛇灰线的伏笔线索。在众多老戏骨高光配置下,充满时代感的群像戏里“朱家三兄弟”以接地气的表演成为不少追剧观众的“新墙头”。
“ 《大明风华》的独特在于其以人为本位的再创作。 ”豆瓣网友晏耀飞在评论区中如此这般表达。事实上,《大明风华》的独特魅力正来源于此。独辟蹊径的“家庭”视角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具“人情味”,“中国式亲情”的内核引发不少观众的情感共鸣。
换而言之《大明风华》并不是史实正剧,它只是借用历史背景进行艺术创作,是一种“演义”,在乎的是立意与精神。事实上《大明风华》是严肃向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它以“人”和“情感”这两方面还原故事的本质,需要从文本和内容层面去欣赏。
传奇之下,《大明风华》回归家庭情,也为剧集市场带来了群像古装剧的新解构路径。
传奇气质下的中国式亲情
“奇与情”是《大明风华》的核心。《大明风华》的“传奇”顾名思义,在“风华”二字上。开篇两集背景铺垫结束后,剧集的传奇故事便从女主角孙若微与男主角朱瞻基的试探腾挪中开始。
与此同时,一幕幕大明的世事风情图卷也在观众面前浮光掠影般铺陈开来。秦淮河畔听雨轩约见的那段戏里,推杯换盏之后朱瞻基带着孙若微从二楼纵身跃进河中花船,手一挥两人之前剑拔弩张的氛围灰飞烟灭。当两人伫立船头,背后是秦淮河咿咿呀呀的戏曲,风拂过自成一派的肆意自在,《大明风华》的传奇气质也在片刻高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集在尊重历史走向的前提下,设定女主角孙若微为靖难遗孤,自幼与妹妹蔓茵失散。以她的成长故事映照大明从永乐朝到天顺朝的风云变幻,其人生的起伏跌宕就自带传奇色彩;而历史上颇为著名的朱家三代,则以巧妙的家庭情为勾连,串联起天家父子间复杂但真挚的情感。
导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朱棣一家特别符合 “中国大院式”的家庭关系,无论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虽然被时代背景放大了,但依然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 这种大宅门式的亲情颇具中国式的独特传统色彩,也相当符合客厅文化产物——电视剧的属性。
某种程度上,《大明风华》对朱棣一家的刻画是契合当下观众的情感需求。一方面,临近年末团聚的氛围越来越浓,以家庭戏份为主的《大明风华》自身就迎合了当下的情绪焦点;另一方面,《大明风华》中的亲情关系,冲淡了历史故事自身的距离感,在喜怒哀乐中以插科打诨的方式,将朱氏家族复杂但不失温情的关系娓娓道来。
朱氏家族的亲情关系也能与现实情境中一一对照起来。朱棣早年从战场上一路打拼过来,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威严父亲。当他发怒时,想要平息怒火,不管是太子还是汉王,都只能请出老人家最疼爱的孙子朱瞻基化解。威严但有柔情的爷爷、各有性格的叔伯以及能在老人家膝下撒娇的孙子,这些家庭角色都是传统大家族里常见的人物。而朱家三代的日常,也在这样的絮叨与琐碎表达中,流淌着生活化的气息,给观众真实的代入感。
大剧质感下的群像戏格局
集齐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俞灏明、吴越、梁冠华等诸多实力派的《大明风华》,在品相上就让大众有了更高的期待。
而老戏骨的坐镇赋予《大明风华》的意义,不只于品相这一层面。以儒家传统大家族文化为底色,《大明风华》用出彩的群像格局勾勒了一副大明朝的芸芸众生相。
传奇故事的蓝本里, 《大明风华》采用多线并举但主次分明的叙事结构,为群像的安置奠定空间。剧中宣德皇后孙若微为线索人物,以靖难之役开头,朱棣、朱瞻基等人依次登场。这场大戏里,只用寥寥几笔就将众人的形象勾勒出来。朱棣深夜与朱瞻基坐在屋顶,感叹“从今天起爷爷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冷峻之外透露出历史的悲凉。朱高炽随军进城一路苦劝,他的谨小慎微与仁厚都展露无疑。
当时间转至十年后 ,陆续登场人物的命运成长都被融入故事的主线里,时代的起伏与个人命运的变迁遥相呼应。 以主线人物的朱氏家族为例,从朱棣到朱瞻基,人物的塑造融入更为真实的情与义,每个人都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人性的复杂幽深都以平和的基调展现,整体内核是情感向的暖。
朱棣是传统父亲的代表,威严之下也会宠溺疼爱的大孙子朱瞻基;太子宽厚,憨厚外表下也有自己的考量,屡次示弱以退为进,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汉王好战勇猛,时不时会因为父亲的偏心而感到不服气……
群像戏内,朱家人的戏剧冲突偏向家庭式的刻画。太子与汉王的交锋,配以诙谐的台词,更多是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太子朱高炽与太子妃闲话家常,就如同现代结婚多年的老夫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这些生活化的情节与时代背景产生了奇妙反应,矛盾被消减成大家庭内部的你来我往,争吵之下依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
而由细节与台词堆积出的人物形象,在循序渐进中发酵出更为浓烈的情感浓度。随着故事线的展开,观众印象中固有的人物形象被打破重塑,也能源源不断的为观众提供新鲜感。例如朱瞻基替父查案,假扮锦衣卫明察暗访,在几次与孙若微的交锋里朱瞻基的“意气风发”与“深谋远虑”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辟群像古装剧新路径
从《大明王朝1566》到《军师联盟》,品质剧几番变迁,于今年现实主义回春的趋势中,也迎来一个新路径。在以往品质剧中,剧集的重点更侧重于事件的延展 。而到了《大明风华》,“人”成为剧集的核心。
在品质剧逐渐重回主流的趋势下,《大明风华》以中国传统亲情为基调的情感线,助力群像人物的塑造。在这样家庭式的图景构造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剧性与张力被扩大;情感浓度增浓之后,关于父子、兄弟乃至夫妻之间的共鸣与代入感是普适的。
现实主义回春明显后,品质剧的创作路径也在相应发生着改变。《大明风华》的 现实主义意义在于它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关照以及家国情怀中的继承。大院式的家庭关系为观众提供了代入感,剥去身份的外衣,朱氏家族一门的身份也只是父亲、儿子与妻子。传奇故事下,《大明风华》传递的是家庭的可贵美好。
同时, 家族的传承也是《大明风华》的初心,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里,唯有传承是不息的文明火光,也只有传承才能累积出大明朝的风华盛世,这样才是家国情怀的一体化。 家国情怀的概念在传承与亲情中,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更为实处的落脚在朱家人的抉择中。
质感与深度并举的《大明风华》,用传统家庭关系关照现实切合情绪,群像描绘盛世风华,古意质感打磨大剧风骨,它的另辟蹊径或许能给剧集市场带来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