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国产手机的镜花水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06
导读

今年的iPhone 11没有5G+,而且浴霸镜头也被很多人冠以“史上最丑”,从而产生了苹果命不久矣的错觉。华为在非洲经历了2G到4G的全部过程,可以说为非洲的网络建设立下大功,尽管目前的华为还不是非洲市…

华为Mate X现货在黄牛市场已经被炒到了6万到8万元一部。有黄牛表示无论用什么外挂软件都抢不到,这部定价16999的华为折叠屏5G手机,堪称2019年最佳理财产品。

让人想起了八月份的Mate 20 X 5G款,这款手机开售不足一分钟,各大平台被一扫而空。接着,在某些二手平台,消费者需要加价几百元才能买回家,可以说黄牛为了华为手机的热度是操碎了心。

随着华为折叠屏、5G手机的备受追捧,各大平台著名的“花粉果粉之争”也开始愈演愈烈。

你看抖音,这种撕逼太吓人了。

国产手机追赶,iPhone依然真香

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就是华为和苹果的对标,那么除了华为之外,小米、OV等国产品牌真的称不上一线吗?

不尽然,雷军曾经说过,自己很感谢有一个华为这样的友商,能够时时刻刻鞭策自己,二者之间的对决也没有哪一方能够稳稳占据上风。

今年双十一结束后,小米召开了庆功宴,这是小米第七次参加双十一,战报显示小米天猫平台品牌旗舰店支付金额超过21亿,实现了七连冠。小米特意强调了小米品牌店铺成交额占了天猫平台总成交额近1%,全平台支付金额超过61亿元。

华为在这场竞争当中则是稍显保守,整个促销期间,华为高端机几乎没有参与降价销售。而代表华为出战的荣耀,则是分别获得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手机品类11月11日销量冠军,销量方面,荣耀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华为和小米都是“冠军”,只不过二者发力的方向还是有所不同。小米开始注重“手机+AIoT”,华为则是将竞争销量的任务分配给荣耀,自己一门心思做高端技术。华为和小米走上了不同的路,这份竞争关系也依然在持续,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由时间来认定。

除了华为和小米,OV也值得一提。近两年来,注重营销的OV转变不小,硬生生将自己从“沉迷颜值”的怪圈中拔出来,开始变为硬核玩家。

OPPO的Find X和vivo NEX系列是OV冲击高端的创新产品,加上今年OV将高端系列的亮眼功能应用在千元机,消费者对它们的印象也在逐渐转变。风格的变化使得OV有了新人设,目前的OV在国产安卓机中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40%,成为了仅次于华米的存在。

国产品牌竞争如火如荼,无论是颜值还是性价比都有领航者。看上去苹果似乎无法再保持大佬的地位,但对于iPhone 11,我们还是要说上一句“真香”。

苹果新品发布后,吐槽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话题,从5S的土豪金,到6的大屏幕、粗线条,iPhone7的凸镜头,iPhone X的齐刘海等等。

今年的iPhone 11没有5G+,而且浴霸镜头也被很多人冠以“史上最丑”,从而产生了苹果命不久矣的错觉。

事实上,iPhone 11预售首日在天猫的销售数据较iPhone XR增长了335%,京东的预售销量则是同比增长480%。真是嘴上说真丑,实际捧成狗。

可你去看那些文章和评论:没有5G、华为同等价位可替代之、定价太高不值得买…这些大家疯狂吐槽的点,和iPhone 11销量形成了相当明显的反差。

事实上,那些炒的如火如荼的舆论,根本就无法反映iPhone的实际需求。

第一,发布评论的用户大多不是苹果的用户群体,他们无法代表苹果用户群体的想法。苹果的多数产品都在用于吸引高端消费人群,这类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评论无法体现其真实感受;

第二,那些吐槽iPhone 11丑出天际的文章和媒体,大多是利用苹果的热度赚取流量,吐槽和调侃并非出自真心。而消费者在考察的时候,iPhone 11这种热度极高,同时具备手机以及其他象征意义的产品,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iPhone 11最大的标签还是“真香机”。这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舆论数据并不能体现出真实需求。

各路手机厂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销量为3.98亿台,同比下滑10.5%。在市场逐渐萎缩的环境下,国产手机们也触及到了天花板,聚焦海外市场成为了重中之重。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洲、中东和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8370万部,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中东地区降幅高达18.8%,欧洲市场持平,非洲市场则是增长6%。

目前来看,全球各大市场都在走衰,于是非洲市场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的主要目标。其中竞争最激烈的依然当属华为和小米。

2019年3月,美国媒体《外交政策》报道称,华为建设了非洲大陆约70%的4G网络,远超欧洲竞争对手。华为在非洲经历了2G到4G的全部过程,可以说为非洲的网络建设立下大功,尽管目前的华为还不是非洲市场的最大品牌,但它在影响力方面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目前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不足四成,华为的紧凑型农村移动通信塔已为偏远地区带来了互联网接入。对此BBC也开口称赞,华为制造的智能机在非洲市场占有率很高。

华为剑指非洲,小米亦是如此。早在2015年,小米就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地区销售红米2和小米4,但当时发售的经销商并不是小米本身。

今年年初,小米和红米进行品牌切割之后,后者也正式成为小米进军非洲的先头部队。主打性价比,复刻小米在国内的成功之路,或许是他们对非洲市场的重要战略。

由此可见,二者的激烈竞争很有可能从国内一直延伸到国外。只不过非本土作战,竞争过程似乎要更困难一些。毕竟早在2017年,它们就曾被印度政府“怀疑中国手机制造商正在窃取用户信息”。

美国、印度这些大型市场都在抵制中国手机。和中国抵制苹果不同的是,他们的抵制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更何况,他们自身的问题也不少:

华为的成功,三分之一的功劳来源于黄牛以及各种幕后推手,使其价格和热度不断抬升;三分之一则是源于华为被抵制、孟晚舟事件而产生的“民族”标签,许多消费者觉得购买华为手机就是爱国的表现;最后三分之一才是自己的技术,我们不否认华为技术的强大,但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审视清楚自己?随着“李洪元事件”的不断发酵,华为的“民族”标签也摇摇欲坠,跌落神坛后,还敢说自己是中国第一吗?

小米手机盈利能力一直是硬伤,2019年Q3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业收入323亿元,同比下降7.8%,占总营收的60%,占比较2018年同期下降。与手机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该部分业务在本季度同比增长44.4%。

小米在财报中也多次强调,将继续坚持“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但手机掉队的现象已经由不得小米继续轻松下去了。

OV作为同一个体系的两个品牌,虽然近期有所改善,但价格和配置不匹配一直是个大问题。低配高价是OV的鲜明标签,渠道成本的费用、硬件成本的节流,消费者对其印象就是“叫卖不叫好”,再加上芯片等配件与旗舰机存在的差距,消费者感受不到它的诚意。一手营造出的“物美价廉”是渠道之功,用户识货后,再想保持口碑就很困难了。

比如vivo上半年推出的X27,从摄像头到屏占比,各方面都很符合消费者心中的高端机形象。但在处理器方面,vivoX27采用的竟然是骁龙675,3000块钱买个骁龙675,难怪这款手机被消费者称为“智商鉴定机”。

高价低配成为了OV的痛。

大企业尚且难过,那些曾经过气的品牌就更别提了。乐视、魅族、酷派们早已出局,美图手机投入小米的怀抱,360手机业务愈发放缓,奄奄一息的锤子手机,罗永浩很难拯救。

2018年,魅族销量仅为984万台,同比暴跌近50%。曾经接受阿里投资的魅族,在市场当中可以稳稳占据一席江山。可产品线混乱、缺乏爆款的魅族,竟然在自家产品之间的互相干扰当中败下阵来。

对高端机的研发投入不足,过度追求市场份额,疲于奔命的魅族彻底折戟。2018年,魅族三大骨干之一的总裁白永祥离职;2019年初,主管魅族软件核心设计的高级副总裁杨颜离职;2019年5月,李楠已从魅族科技的主要人员中被移除。至此,“魅族三剑客”分崩离析,再难回到过去。

拥有着“赌博老大”刘立荣的金立,也在智能手机时代逐渐掉队。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赌博上输了超过100亿,这是压垮金立的舆论。

但真正使其掉队的原因,还是自己没能紧跟时代脚步。华为在2009年发布了首款智能机,金立则是延迟到了近2012年,且毫无性价比可言。

华为、小米都有着自己的标签和属性,金立却始终没能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提起金立,很少有人会想到他到底主打哪些功能,而金立强调的“商务、安全”也并不符合当下主流的需求特征。

加上“高端及高价”的思维怪圈,结局只能是无人问津。

国产手机品牌的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创新不是跟风,国产手机需要放弃“伪概念”

目前的中国手机市场,梯队还是很明显,苹果以高人气稳居第一梯队;华为小米以及OV则是国产手机的代表;魅族、锤子、360等品牌依然在为生存下去苦苦挣扎。

虽然2019被称为5G元年,超级拍摄、折叠屏、瀑布屏甚至环绕屏等产品层出不穷。但事实上,他们都是“伪概念”,并不能在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瀑布屏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但屏幕造价高、误触等问题还是绕不过去。消费者调侃,这是自己“摔不起”的手机;

折叠屏的技术目前依然不够成熟,手机频繁弯折也会对自身寿命产生很大影响,短期内定然无法量产。在外形上,华为和三星的产品甚至不如摩托罗拉的翻盖折叠屏,起码后者还有点复古怀旧的感觉。

小米的环绕屏手机,定价达到了19999元,这在追求性价比消费的今天,显然是背道而驰。网友调侃雷军:我没钱你没货。无论是折叠还是环绕,昂贵的定价和稀缺的货源,注定了这些只是柔性屏的概念产品。

5G也一样,虽然华为vivo等品牌都推出了5G手机,但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处于观望状态,人们对5G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烈。

三大运营商在50多个城市都开通了5G服务,套餐最低月租128元,最高则是达到了598元。在这个模式当中,消费者花越多的钱,就能享受到越优质的网络服务,这样一来,5G的性价比似乎不如4G,价格高流量少。

4G时代,消费者已经养成了不限流量的习惯,若是升级到5G,每天担心超出流量带来的高消费,这显然是人们难以接受的。而且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的网络状态真的差到必须去改变了吗?有人说5G出来之后,明显感觉到4G的速度在降低,但无论如何,现在的网络状况足够支撑我们的正常生活,这也是大多数人对5G态度较为冷漠的原因。

再加上5G网络的建设,还要背负着资金方面的压力,何时能够全面开展、何时能够推出合理套餐,都还是未知数,5G对普通用户而言只是空中楼阁。

其实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与其疯狂的赶潮流,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创新,倒不如在自身技术方面多下功夫。为何苹果年年被吐槽,年年却真香?二者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想这些才是他们应该反思的地方吧。

一直以来,安卓系统都在被拿来和苹果做对比,都说iOS的生态强大,倒不如说国内的安卓生态实在是太烂。手机厂商各自为政,用户体验千差万别。

大多安卓手机厂商都在炒配置,通过高性价比吸引用户,但是真正用起来体验却并不好,系统成了很大的减分项。其实就是品牌缺乏潜心研究,更像是个炒货。

还有APP层面的混乱,用户想使用APP必须交出一些权限的现状,这无法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或许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而言,触及到天花板后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如何开拓新市场,而是怎样做出转变,能给到用户眼前一亮的感觉。

国产智能机好像一个人来到了中年时期,面对着进退两难的中年危机,与其追求镜花水月,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技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