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乔苗儿
2019年的Q4,历史剧进入播出高潮期,网络平台是主阵地。
昨天,《大明风华》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同时在优酷平台全网独播,成为年度唯一一部台网同步的历史剧。首播后,《大明风华》取得CSM59城1.92%、全国网0.75%的收视成绩,同时在优酷达到7505热度值,体现了历史剧在台网不同渠道对全年龄层观众的吸引力。
回溯整个剧集市场,历史剧长期占据一席之地,原因有二:恢弘构架复杂人物,在正史、稗史间游走,饱含丰富的戏剧性,站在观众审美趣味的同侧;长篇钜制呈现古代文化景观,用电视艺术串联古今,承载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意义。
互联网兴起后,历史剧的品类在出新中丰富:基调变中有新,荡气回肠的史诗篇章与轻松闲适的生活小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视角各异,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分列荧屏两侧,各有千秋。从今年播出的历史剧来看,审美日常化、轻松化的生活流叙事成为历史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趋势。随着时代变迁、媒介丰富而及时更新创作思路,是内容生产者的责任,同时也将从源头推进历史剧的类型出新、升级。
《大明风华》以明朝永乐至天顺年间为背景,以“家”为叙事单位,既表现出朱家在封建社会君臣礼制下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又兼顾了父子、兄弟间血脉相连的亲情书写,生动地诠释了古人所言“家·天下”的深刻含义和隽永意味,也为历史剧与现实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找到了新思路。
切口:家庭新视角
“打开朱家三代的生活日常,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大明风华》的家庭视角不但为历史剧叙事视角找到了新的切口,同时令观众耳目一新。
一开场,朱棣(王学圻饰)、朱高炽(梁冠华饰)、朱瞻基(朱亚文饰)的日常互动成为亮点和笑点的源泉。抛开皇帝、太子、太孙的身份,这三人更让人联想到寻常人家祖孙三代的相处模式:身着飞鱼服亮相的朱瞻基是家中备受偏爱、庇护的长孙,从里到外透着憨厚、唯唯诺诺的朱高炽是敬上爱幼的长子,甚至还有些“惧内”,朱棣则是一家之主、大家庭的大家长,自带威严。
朱棣命长孙朱瞻基以锦衣卫身份调查伏击行动背后的真相,并将“如朕亲临”的金牌交付朱瞻基,对长孙的信任和偏爱溢于言表;朱高炽面对父亲赐画与题诗的考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朱高熙、朱高燧一个善战,一个善谋,两人联手常常令温厚宽仁的朱高炽难有招架之力。你来我往,寥寥数场戏,朱家三代,君臣、父子、兄弟多重关系已然明了,鲜活的人物形象随之跃然荧屏。除了祖孙三代之间的亲情关系,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吴越饰)之间接地气、充满意趣的互动,也借鉴了现代夫妻之间的生活日常。
正如该剧导演张挺所言,《大明风华》虽为历史剧,但也希望能在观感上给予观众亲切感。张挺解释道:“朱家的伦理顺序,长幼关系,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家庭代表。因此《大明风华》不着墨渲染权力更迭、后宫争宠,而是将落点放在家庭关系上,探寻人在传统家庭中的位置。”
以家庭视角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家国同构,突破了历史剧的叙事视角,而这样的视角同样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古人强调的“家天下”,与传承千年的中国社会谱系密切相关,纵观历朝历代的历史演进,私人关系影响着历史进程,封建社会以亲情为纽带,家事国事没有明显的界限,才为《大明风华》的切入点提供了扎实的依托。
巧思:细节里见历史
多年来,就历史剧的“史”与“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界和业界有过多次的思辨交锋,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末,对历史剧表现内容和创作手法的界定才逐渐明晰,回归“剧”应有的本体地位,兼具哲思和意趣的创作手法,一定程度上为此后的历史剧创作指明了方向。
从这一层面说,《大明风华》同样找到了历史剧在历史和戏剧之间游刃的平衡点。从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靖难之役、朱棣登基为帝等明朝历史上大的事件节点已背景中得以致密铺排,勾勒出一幅极具质感的大明历史图卷,呈现出历史的轮廓,令观众信服。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明风华》中涉及历史人物的形象,在造型方面无一不追求形似、神似。朱棣是明朝历代皇帝朝服像中唯一一位以侧脸形象出现的皇帝,朱棣的扮演者王学圻侧面形象与朝服像甚至有九成相似;朱棣一生戎马倥偬,身上有征战沙场的铁血英武,恰巧王学圻有多年从军经历,军营的锤炼让其角色和人物形神合一。朱高炽的扮演者梁冠华,不仅在外形上对历史上的明仁宗“神还原”,还通过举手投足的细节诠释出仁宗宽厚、仁爱的性格特质。
除此之外,《大明风华》也为孙若微、胡善祥两位历史上真实存在,同时又仅有寥寥数言的传奇女性搭建了新的人物关系。剧中,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一同经历了靖难之役的骨肉血亲,这一设定目的在于强调其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关系,与全剧“家叙事”的表现手法呼应,同时也通过血亲加深人物关系的纵深感,令戏剧景深得以呈现,同时展现复杂的人心纠葛和灵魂拷问。
《大明风华》以巧取胜,用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巧妙的戏剧设定带领观众入戏。
关照:现实共鸣感如何实现
以剧为载体,建立起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历史剧题中应有之意;而好的历史剧,需要创作者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念,能够与时俱进,烛照当下。《大明风华》的超越之处,在于找准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变与不变,让全剧别具现实的风骨。
“我不认识朱棣、朱高炽或者朱瞻基、朱祁镇,但我清楚千百年来中国家庭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现在的父子关系是什么样,从前的父子关系也是什么样。”身兼《大明风华》编剧的张挺如此说道。
找准这个不变量,用尽量简洁、明快的台词为人物赋形,同时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营造熟悉感,将观众代入到戏剧的情景当中形成自我情感的投射,重新审视家庭、情感、亲情的关系,考验着创作者对历史、生活两个维度的洞察与体悟。
剧中,作为女主人公的孙若微,成长蜕变的过程贯穿始终,她身上所承载的女性成长与现实勾连紧密。女性在社会历史变迁当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与当下女性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呈现出的独立意识遥相呼应,是《大明风华》关照当下的另一重表现。
随着观众群体的愈发年轻化、圈层化,历史剧面临着受众壁垒的问题,如何讲好历史故事,传承民族精神成了摆在创作者面前的现实议题。“不能带着观众搞创作,只能带着人物搞创作。”对此,导演兼编剧的张挺有他自己的坚持,让人物融入家庭,以家庭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建立起与时代的关系,这是《大明风华》为历史剧的表达新做出的探索。